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吴玉雪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是受以往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加强,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水利工程中的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出了挑战。现如今人们开始意识到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所以开展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有必要引入生态理念,结合实际施工状况实现与生态理念的充分融合,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生态理念;应用

引言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到底何者为重始终是人类不可回避的命题。当荒漠化、温室效应等情况愈发严重,我们不得不承认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是根植于自然并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因此我国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并在水利水电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程设计中予以应用落实。

1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生态理念的特点

1.1自然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需要根据拟建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损害,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所以人们需要加强对建设场地的考察工作,深入正常做好勘察,充分掌握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等,从而制定出科学的设计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自然性。

1.2需求性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工程的实用性。例如: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需要以及农业灌溉需要,还可以进行防洪抗灾以及蓄水发电,所以在建设之初,必须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定位,确保其实用性,符合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

2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现状

2.1缺乏严密科学的管理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在一起的复杂整体,所以作为这个整体初始阶段的设计来说更是要统筹各个步骤,使之有序连贯地运行。而且做好生态理念下水利水电在河道护岸等方面的设计施工需要大量的生态材料作为支撑,但是对于这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目前还没有一个严密科学的体系规范,并且对所需材料的考察也仅以供货方提供的数据为标准。所以有时难免会出现生态材料选择不适宜,计算数据出现偏差,或者保存不合理造成不必要消耗等问题。

2.2设计工作者生态意识不足

在传统思想的禁锢下,将原来的河流修筑成混凝土工程。这种一味关注功能建设,忽略水资源储量的开发行为,使河流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水体自净功能降低,并且引发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前阶段,该问题成为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如何将生态理念引入水利工程设计中,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是设计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

2.3设计细节被忽视

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避免旱灾与洪涝灾害。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人员所制定的设计方案为后期建筑施工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指导,工程功能是否完善与设计人员观念、专业性有直接的关系。当前设计人员工作期间一味关注功能,导致水利工程低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被忽视,所以生态理念并未在水利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生态理念和水利工程设计的融合,对设计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设计能力,也要掌握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这是设计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更好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水电设计中的措施

3.1健全管理制度,集中维护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期间,有关部门务必要充分认识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确定一个科学的生态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建设标准、生态目标。针对现有水利水电工程维护制度,需要和附近生态环境相契合,采取适当的生态举措,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最终成效。虽然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非常重要,但是生态水利水电设施管理、维护也需要重视。针对一些已经投入使用的生态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必须要集中维护,积极更新工程资料,管理人员要了解管辖范围内所有的生态水利水电工程,针对投入使用的时间、运行情况、获得的生态效益以及不足等生态数据输入到相关平台中,为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设计提供参考。此外,管理与维护人员要定期进行保养工作。开展生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也要完善岗位责任制,使所有设计人员都能够树立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

3.2设计者加强自身素质,增强生态理念的学习

每一份设计中都带有设计者的个人特色,能够反映出他的思维模式,而想要扭转目前设计者设计时侧重于经济效益的思维模式就加强设计者的自身素质。对此,①作为肩负着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设计者自身应当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及时了解国家和学界的最新动向和最新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时刻保持生态和谐稳定的思想。②设计者在设计时应当大胆创新,敢于运用新思想、使用新材料,深入挖掘生态理念内涵,推动生态理念与水利水电工程的进一步融合入。③就是工程建设选择设计者后应对其在生态理念的理解方面进行集中的培训,令设计者谨记生态环境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3.3保护周围植物,融入生物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间,还需要加强对周围地区植物的保护。比如可以在特定区域中种植一些的植物,实现当地水土的保护。在植物覆盖的方式下,则能够发挥较强的防侵蚀效果,避免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植预防水土流失的行为,主要可以由地上、地下两个方面展开。植物通过地上拦截降雨,降低降雨对周围水土的影响,减少地面枯枝阔叶,且能够延长渗入时间。地面上一些植物也能够达到预防价值,减少雨水侵蚀。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微生物分解技术,对地面上的枯枝落叶予以收集,形成有机质且渗入到土壤中,实现土质的改善。

3.4设计者要有理论依据并对设计进行反复论证

每项工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都应当带有各自的灵魂,这是因为生态理念下进行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以当地自然环境为依托的,是在合理分析当地实际情况下做出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因此虽然倡导设计者大胆应用新材料,该材料应当是符合工程建设需要的,应当是能够与生态系统平衡统一的,而不是为了绿色而绿色的。因此设计者应当对设计进行实地分析,反复论证,在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3.5建设堤岸,维护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中的堤岸建设非常重要,有利于实现生态理念和水利设计的有机融合。实际堤岸建设期间,必须突破传统观念限制,明确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加强对堤岸建设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估的重视。开展堤岸建设时,生态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共存与发展,不能一味发展经济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所以,堤岸建设时第一步需要全面勘察堤岸附近生态环境,掌握堤岸建设安全系数之后开展建设施工。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工程,是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不可或缺的措施。因此以设计者为代表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切实推动工程项目与人民需求相吻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从而为建设绿色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景民.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04):88.

[2]罗军.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水电设计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3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