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兵团第七师123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2011年兵团第七师123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张凤霞薛春霞

张凤霞薛春霞

(兵团第七师一二三团疾控中心新疆伊犁833208)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63-02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性疾病。也是兵团第七师123团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多年来还是不断地有上升趋势;成为危害团场居民健康、影响职工群众生产和增加团场卫生保健的经济负担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此我疾控中心通过全团传染病管理人员及各基层健康教育和传染病协管专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干预过程,来增进结核病患病人群的防治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或问题,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于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在管理79名结核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团2010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管理的79名结核病患者。

1.2方法

1.2.1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进行1个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

1.2.2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采用第七师统一设计的结核病KAP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结核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有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人员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为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并在调查员直视下,完成问卷填写或讯答;干预前后问卷填写或讯答,必须是同一人;本次问卷收回率为100%。

1.2.3干预措施我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人员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采用面对面讲座教育,通过3月22日,组织所有调查对象参加结核病防治知识上街服务活动(在此79名调查对象以结核病健康教育志愿者身份出现在宣传现场,进行宣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第七师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统一问卷”,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进行再次问卷调查,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取结核病相关知识渠道首先是知识讲座、广播、电视以及参与咨询互动活动。教育前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8.02%,教育后总知晓率为88.11%。前后采取比较结果:经过宣传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干预前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明显提高,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面对面的干预是提高结核病患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行为的有效手段。

2.结果

2.1一般资料

79例结核病人中,男56人占70.9%,女23人占29.1%;年龄范围:(最小16岁至92周岁)。文化程度,高中生及高中以上17例,初中生26例,小学生21例,文盲13人。

2.2结核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对10项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知晓率分别是68.02%、88.11%有明显差异(P<0.05)[2],见表。

123团相关知识干预前后调查内容的正确回答情况分析n(%)表

3.讨论

目前不断有大批内的农民工,涌向兵团农场务农以来,使我团传染病不断频发,农忙时机,农民工密集接触频繁,特别是近几年结核病发病疫情有回染迹象,容易造成爆发流行[3]。开展好重点人群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势在必行[4]。

本次调查工作就是通过对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提高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和警惕性;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结合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5]。经过健康教育,结核病病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有了更科学和具体的认识。以往由于不能及时就诊治疗,对传染源-病人也就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因此,增加了传染给他人的机会。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结核病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初期症状不明显时自认为身体状况良好,不在乎而坚持工作,未能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诊治。由此可见,大力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团场结核病防治能力的一个重点,以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就诊率、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为达到结核病控制的总目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曹伟燕、王培承、曹伟芹、GM(1.1)横行在我国肺结核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8.15(3);23-25.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公共结合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报告[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出版社.

[3]黄巧云.义乌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4):20.

[4]于海宁、李力刚、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5.5(3)398-399.

[5]孙黛、陆金顺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