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瘤45例全脑照射疗效分析

/ 2

肺癌脑转移瘤45例全脑照射疗效分析

李北平

李北平(新疆新和县人民医院新疆新和842100)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113-02

目的总结分析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5例肺癌脑转移瘤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全脑放疗DT30~60Gy,2.0Gy/次,3~6周完成。结果全脑照射后神经系统表现及症状、体征改善36例,中位生存期6个月。复查CT显示病变消失和缩小分别为5例、21例。12例死于脑部病变进展,33例因其他部位病变进展或病变广泛伴全身衰竭而死亡。结论肺癌脑转移瘤行全脑放射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转移瘤肺癌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6MV-X线

脑部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一般认为,脑转移瘤的中位生存期在未作正规治疗的患者是1个月;单纯皮质激素治疗的是2个月;接受放疗的是5~6个月;综合治疗可望达6个月以上[1]。随着全脑照射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对肿瘤控制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在脑转移瘤中原发灶是肺癌的比例为40%~70%[2]。原发性肺癌脑转移瘤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50%[3]。肺癌脑转移瘤预后不佳,自然生存期为1~3月[4]。作者对1998年8月至2007年10月间应用全脑照射的45例肺癌脑转移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转归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在进行全脑照射的45例肺癌脑转移瘤病例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37~75岁。按1997年国际TNM的肺癌分期标准,Ⅱb期6例,Ⅲa期15例,Ⅲb期14例,Ⅳ期10例;组织学诊断原发于肺鳞癌18例,肺腺癌14例,小细胞癌5例,细胞学诊断8例;单发灶8例,占17.8%,多发灶37例,占82.2%,同时有其他部位如肝、肺内、骨转移者20例。脑转移瘤灶经CT或MRI证实,33例有脑部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表情淡漠、嗜睡、记忆力下降等,25例有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4例因突发脑部症状或体征行全身检查而被临床确诊。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不影响治疗进行。

1.2治疗方法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射线能量6MV-X线。给予患者行全脑放射治疗(WBRT)。定位和照射均使用热塑面膜固定头部,模拟机下定位,照射野为两侧平行对穿包括全脑,水平照射方式行放射治疗,全脑照射野上界在头顶,下界沿眉弓上缘至眼眶后连线下拐至外眦水平,由外眦经外耳孔水平连线至后颅凹底部。定位时将两侧激光灯“+”字标记和射野中心标记在头罩上作记号,留作校野和摆位时使用。分割方式为2.0Gy/次,5次/周,总剂量30~60Gy,3~6周完成。12例病灶单发和局限的多发脑转移灶在全脑照射至40Gy后再行局部加量照射,射野范围包括CT或MRI显示的肿瘤灶外放1cm,补20Gy,局部加量照射分割剂量为2Gy/次,5次/周。全组的放疗中位剂量38.4Gy(30~60Gy)。所有患者在放疗期间均予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和补液治疗。其中25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接受了化疗,按原发肿瘤的病例类型为主选择化疗方案,常用药物有VM-26、NVB、CTX、E-ADM、DDP等,共1~6周期不等。

1.3疗效判定:按WHO制定的肿瘤大小变化的判定标准。本次治疗后1~3个月CT或MRI结果评定。CR:病灶完全消失;PR:病灶缩小50%以上;NC:病灶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PD:病变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总缓解率CR+PR。

2结果

经放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6个月。生存期小于6个月的21例,生存期大于6个月的24例,其中单发灶占6例。4例生存期大于1年,生存期超过1年的病例中有1例超过两年。全组病例中放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的36例,有效率为80.0%(36/45)。放疗后除3例在放疗过程中死亡外,均行CT或MRI复查,病变基本消失5例,缩小21例,不变者11例,增大5例,总缓解率(CR+PR)61.9%。在1年内死亡的病例中,死于其他部位病变进展或病变广泛伴全身衰竭30例,11例死于颅内肿瘤复发或进展。生存期大于1年的病例中有1例生存25个月后死于颅内肿瘤复发。在治疗过程中有少部分病例出现一过性颅内压增高症状,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不影响治疗。

3讨论

肿瘤患者约30%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也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国外资料报道,50%的患者为单发转移瘤,20%患者发生两处脑转移病灶[1]。临床表现为两种类型:颅内高压和局部症状。根据转移瘤所在部位而症状、体征各异,脑白质内水肿扩展决定症状、体征发作的速度和进展,肿瘤内的出血可导致症状加剧或突然症状发作。一旦发生脑转移,其预后较差,但通过合理的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可获得症状缓解,延长生存期[5]。本组病例中,明确诊断的脑转移瘤病例中小细胞癌仅5例,多为肺鳞癌和腺癌,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伴有肝、骨等部位转移也证明了肺癌经血道转移是其重要途经,亦显示了肺原发肿瘤的预后较差,特别是分期较晚的病例,而肺是全身血液必经之处,一旦出现肺癌肝、骨等某个器官转移,则生存期明显缩短,影响预后。

目前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尤其是多发脑转移患者,WBRT是标准治疗方法,但对其照射总剂量大小和分割方式仍无统一的看法[1]。RTOG试行一系列随机临床试验评价了不同WBRT剂量(20~50Gy)和分割方案(2~4Gy/次)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各组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6]。Koncher和Nieder等也报道了提高总剂量对改善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有显著意义,尤其是单发性乳腺癌脑转移。WBRT后局部加量照射至总剂量48~60Gy,可较好控制脑转移灶[7]。本组8例单发病灶均追加剂量60Gy,生存期大于6个月有6例,占75.0%(6/8),但本组病例数有限,结论尚需进一步观察。45例病例中经放射治疗后脑部症状和体征改善为36例,有效率达80.0%,脑CT复查基本消失5例,缩小21例,而且放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是6个月的事实说明了不论是从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生存期来看,放射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均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对于临床上有典型的神经系统的表现和体征、典型的CT或MRI影像学表现者应及时给予治疗,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的腺癌可加大单次照射剂量(300Gy/次)的姑息性治疗。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SRS(stereotacticy,SRS)结合全脑照射可取代手术和常规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可作为脑转移瘤的首选治疗方法[8],因为全脑照射可杀灭CT、MRI未发现的微小病灶,SRS技术可更高剂量地照射已有的病灶而不增加脑放射损伤。同时,脑转移的存在提示血脑屏障已被破坏,使用化疗特别是亚硝脲类和VM-26等药物有望进一步提高脑转移瘤的控制率并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PosnerJ.Managementofcentralnervoussystemmetastasis[J].SemiOncology,1997,4(1):81-91.

[2]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519.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39-640.

[4]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07.

[5]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40-1042.

[6]MarcoY,LindquistC,AdamsC,etal.Whatistheoptimaltherapyofbrainmetastases[J].ClinOncol(RCollRadiol),2001,13(2):105-112.

[7]黄晓波,蒋国梁,陈佳艺,等.乳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4,14(1):44-51.

[8]张可领.手术和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比较[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71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