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

/ 1

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

卢寅

卢寅(南京市第一医院集团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016-01

眶区睑袋的出现是面部老化的主要表现。鼻唇沟皱纹已成为困扰中年女性的难题,所以,矫正中面部老化的研究应将提紧眶、颧区下垂的组织作为主要方面[1]。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去除鼻唇沟处的皱纹,笔者在本院及外院学习过程中,自2006年9月-2009年12月采用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技术治疗了20例鼻唇沟皱纹患者,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49岁,平均41.6岁。均为中面部松弛,鼻唇沟纹较深的患者,鼻唇沟以上皮肤松弛程度在0.8~1.2cm,均采用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式去除鼻唇沟皱纹。

1.2手术方法

1.2.1设计与测量:患者取坐位,在同侧鼻翼外缘于口角连线的中点向外眦方向处画一条线,此线即为眼轮匝肌悬吊的方向线。在此线上外眦角下1.5cm处标记作为参考点,向外上方推动此点,提紧鼻唇沟以上的皮肤,测量此点移动的距离,即为手术需提紧的程度。设计下睑切口,在下睑缘下1-1.5mm处画第一条切口线,患者两眼上视,推动下睑皮肤,收紧鼻唇沟画第二条平行切口线。用镊子夹持两切口线间的皮肤,反复测试,直到无睑球分离的现象出现时,修正确定第二条切口线。

1.2.2麻醉:用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先做双侧眶下神经封闭,再行手术区域局部浸润麻醉。

1.2.3手术步骤:沿设计切口线切开皮肤,切除松弛的下睑皮肤及部分眼轮匝肌,去除眶隔内突出的脂肪,彻底止血。分离下睑眼轮匝肌眶部,形成眼轮匝肌肌皮瓣,分离范围距下睑1.5cm左右。将下方深层的眼轮匝肌向外上方提紧,悬吊固定于外眦角下约1cm处的眶骨膜上,使鼻唇沟以上的皮肤紧缩。将切口缘的眼轮匝肌向上提紧,于外眦角外5mm隐裂下2mm处的骨膜上做第二次眼轮匝肌瓣悬吊固定,使两固定点间组织收紧。修剪外眦角处多余的脂肪、肌肉组织,使其过渡平滑,最后缝合切口。

1.3结果:本组20例,术后随访3-16个月,90%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由于组织水肿,悬吊点有轻度局部凹陷及外眦紧缩感,1周后均自然消失,1例并发球结膜水肿,经热敷治疗,1月内均消退。

2讨论

2.1手术原理:颧部脂肪垫下垂是导致鼻唇沟加深,泪槽畸形等中面部衰老的主要原因,将下垂的颧脂肪垫上提复位是改善中面部老化的关键所在。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将眼轮匝肌肌皮瓣及其颧部的组织瓣整体上提、收紧,有效去除了鼻唇沟处皱纹,同时也收紧了局部的松弛皮肤,达到了眶、颊区年轻化的目的[2]。

2.2优缺点:传统除皱术,通过耳周切口,提紧鼻唇沟外上部的组织,其效果需通过咀嚼肌传导至内侧,作用力较远。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直接提紧鼻唇沟,作用力较近,疗效优良。该手术面部剥离范围局限,组织损伤小,恢复快,符合微创原则,且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下睑外翻及下睑退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2.3手术要点:眼轮匝肌悬吊固定的方法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3]。(1)眼轮匝肌的悬吊固定应注意层次准确、张力适度,尽量避免局部形成凹陷。(2)悬吊固定应确切固定于骨膜上,如果固定在眼轮匝肌或外眦韧带上,由于张力的作用容易出现外眦角变小、下移。因此,固定后应详细检查外眦形态,确保外眦角形态正常、无移位。缝合切口时需适当修剪切口下端的脂肪及眼轮匝肌,使其平滑过度,避免形成“猫耳”。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符合中面部除皱的原理,手术创伤小,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针对患者不同的衰老表现,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案。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联合其他有利于改善皮肤质量的非手术治疗,如激光、肉毒素注射、胶原注射、化学剥脱等。

参考文献

[1]王炜.王卫峻,祁佐良,等.眶区年轻化策略[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4):205-208.

[2]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98-1100.

[3]亓发芝.中面部除皱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