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谈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护理

甘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病例研究研究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护理,方法取研究对象为6例双腔长期性置管血透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导管使用方法、适应证、以及置管方法。结果2例患者形成血管内血栓;2例患者共进行16次透析,血流存在障碍;2例患者分别发生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结论对于长期应用双腔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为了使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医护人员应实施卫生宣教、正确应用留置导管与封管方法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血液透析;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

血管通路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是在对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时的基本保障。本文对选取的6例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发症与导管功能及护理干预措施之间的联系,有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6例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9月期间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共计268次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4岁(年龄段为42~79岁)岁,其中包括4例女患者,2例男患者;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例高血压性肾病患者,1例梗阻性肾病尿毒症期患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例患者均为内瘘术失败,将他们改成长期性留置双腔静脉导管是由于各种因素限制无法再次进行造瘘术处理或临时留置双腔静脉导管。

2方法

2.1导管置放

这次选用Permcat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进行研究,6例患者进行的颈内静脉穿刺术后置管均在局麻状态下行。期间对患者实施的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处理是通过Seldinger技术,保持15厘米的皮下隧道长度,它的固定要用涤纶套进行,通常将相距皮肤出口处约1~2厘米的皮下定为涤纶套的埋置区域。对导管出口处作的密封处理要采用3M胶布,将肝素原液用以导管腔内的封管以备后续使用。所有患者的留置导管术均在透析前1天进行。

2.2透析方法

包扎纱布要在给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拆除,同时卸除肝素帽,并将其在百分之二的安尔碘消毒液中进行20~30分钟的浸泡,对导管口和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要取同样消毒液,应用无菌注射器依次抽取残余部分血液和导管内留存的肝素2毫升,然后严密观察其中是否存在血栓,再将血液管路与注入的首剂肝素相连接实施血液透析。应对导管在完成透析后要作常规消毒处理,同时要在动脉导管中取10~20毫升生理盐水进行注入,对静脉导管用相同的方法作上述处理,彻底冲洗干净导管内残留的血液,之后将1.4毫升的封管液(含有100毫克肝素钠和2万U/ml尿激酶)注入,并用肝素帽密封管口,对其的包扎要用无菌纱布进行。

2.3护理方法

2.3.1出血护理

患者局部渗血和导管口出血等现象往往是由于穿刺探查工作进展的不顺利而导致的,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则应立刻给予患者局部压迫止血处理,并且合理调整抗凝剂给药量,如果实际情况需要,为了止血甚至可作拔管处理。

2.3.2抗感染护理

为了确认其分泌物是否存在脓性、炎性、肿胀或热等,每次对患者进行透析时,都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周围皮肤或导管口隧道表面。在作接头装卸时,医护人员应将无菌操作规范严格遵循,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因过久暴露于空气中而产生的感染,所以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运用娴熟的装卸手法,完成相关操作。对穿刺点要在透析结束后以及在进行透析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2.3.3并发症处理

(1)血栓和栓塞的形成:首先对导管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扭结弯曲;尿激酶溶栓法处理要在确认其彻底无法回抽后进行,其具体的操作为:将10万U尿激酶溶于5~10毫升生理盐水中,并将其溶液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0毫升,在被阻塞的导管部位进行回抽,使于管腔内的尿激酶在负压作用下大约停留15~20分钟。

(2)回抽不畅:适当改变患者体位;施术者徒手挤压患者的导管腔;为了使管尖与静脉壁分离,可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用无菌生理盐水推注的方法进行处理。

2.3.4导管护理

在完成血液透析后,应对导管作常规消毒处理,并在患者静脉导管及动脉导管处用无菌注射器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冲洗其中的残留血液直至干净,再注入封管液,最后将管口封闭并将其和固定和妥善包扎。

2.3.5心理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作详细阐明置管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在有关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等,使患者正确理解置管环节,使其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使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对于已作导管长期留置处理的患者应将确保导管维持无菌状态的重要性和意义向其宣讲,告知患者应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使用干燥清洁的敷料,应及时对潮湿的敷料进行更换,同时对患者交代清楚要注意的事项。另外,为了避免发生脱落的导管导致大出血,需要告知患者不可作剧烈运动。如果导管发生脱落,要在在最短时间内送医就诊,并立刻给予压迫止血处理。

3结果

3.1手术情况

6例患者无心律失常、气胸、大出血等并发症,置管过程顺利。其中除了有1例患者流量不稳定,并在调整插管位置和深度后每分钟血流量可达到透析血流量要求外,其余患者均能维持透析血流量在250毫升/分钟以上。

3.2并发症情况

6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长为2~14个月,其中1例患者死亡,是由于急性脑梗塞发作;2例患者形成血栓或并发感血流不畅,共进行16次透析;1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并在透析结束后用l万U尿激酶和8万U川庆大霉素稀释后封管,后缓解了症状;1例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全身感染,其导管在经针对性治疗无效后被拔除。6例患者中4例至今维持血液透析,占有率达到百分之73.3。

4讨论

患者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常因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认知的情况下或病情难以耐受,在实施双腔导管作长期性留置处理时在情绪上通常会出现紧张恐惧、抑郁、前途无望、焦虑等现象。而且因为在长时间使用导管留置处理的情况下,透析患者往往处于高凝的血液状态,而缺乏足够肝素用量或管路受外力影响作用下出现扭曲往往很容易形成血栓。临床表明感染是在造成留置导管退出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常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6例患者置管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气胸、无大出血等并发症,其中2例退出治疗的患者是由于急性脑梗塞发作和全身感染,其余4例患者至今均维持血液透析,这与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熟练的操作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医护人员对于长期应用双腔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应实施卫生宣教、正确应用留置导管与封管方法并严格无菌操作。

参考文献:

[1]王秀凤.留置长期性双腔血透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分析[J].医药前沿,2012,8(35):10-11.

[2]熊世红,龚娜,李莉,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带涤纶套长期性双腔导管封管的疗效[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9):708.

[3]朱丽.1例血液透析长期双腔导管置管9年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6):367-368.

[4]唐冬茹.血液透析中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护理[J].江西医药,2009,44(8):844-845.

[5]杨丽君.125例颈内静脉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5(9):86-87.[6]傅利,冯运,王倩,等.两种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7):65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