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曲石生态旅游度假小镇A、B、C区规划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云南腾冲.曲石生态旅游度假小镇A、B、C区规划总结

梁强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528403

摘要:曲石镇位于腾冲县城北部,高黎贡山西麓,龙川江两岸,距县城30公里处。这里自然景观独特,有神奇的柱状节理、赏心悦目的黑鱼河、万亩古银杏树和古板栗树园林、千年侧柏王、神秘的扯雀塘、秀丽的高黎贡山、野猪箐桥及龙川江两岸的奇景,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吸引着广大游客到此观光旅游,疗养度假。曲石生态旅游度假小镇正是依托曲石乡内自然景观、古村落及该区域生态环境优势,将其打造成为成集休闲度假、康体娱乐、旅游地产及高星级酒店、体育运动休闲中心、体验观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小镇综合性项目。

笔者有幸参与了其中的A、B、C三区的规划设计,属于项目首期。开发商为使项目在腾冲地区乃至全国一鸣冲天,在首期规划设计及产品选型上尤为重视,要求甚高,结合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本次规划设计可谓是小心翼翼。

一、项目概况

本次规划主要为首期的3个片区,分别是A区、B区和C区。

A区是腾冲曲石镇生态旅游度假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块规划面积19.03公顷,约285.5亩。

B区地块是腾冲曲石镇生态旅游度假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地块规划面积7.73公顷,约116亩,位于曲石镇烟厂西边,地块周边绿树环绕,环境条件极为优越。

C区位于腾冲县曲石镇西南,整个规划区呈类似椭圆图形。地块内地形坡度基本在15%以内,用地适宜作为低密度别墅用地,可满足居住建筑布局的需求;规划区现状高程变化范围大致为1597.82米~1574.09米,高差23.73米。该地块总用地面积为19.2公顷,约288亩。

项目依托曲石乡内自然景观、古村落及该区域生态环境优势,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手法与大自然的协调共融,表示对环境的尊重。力求打造出一个能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整体的项目。

规划构思

一、人本性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周边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把满足人的居住、交往、游憩等基本需求作为本次居住区规划的根本基点。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多引入外界自然要素,设计结合自然,促进居住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富含人居归属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把居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的世纪新型居住区。

(二)体现人文特色

居住环境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特定族群的具体生存社会状况的基本表现载体,不同的民族和集体都有着不同的居住与生活模式,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居住文化。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力求满足人的精神需要,重视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

二、环境的可持续性

规划中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能源,减少污染方面起的作用,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提倡“4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回收利用(recycle)、重复使用(reuse)和使用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三、宜居性

规划设计中强调住宅的居住性,环境的舒适性,管理的动态性和服务的方便性,创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服务的方便性: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选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舒适性:一般应当保证住户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规划定位的产品差异性:

该项目作为旅游度假产品,与依托海岛资源的度假产品有部分相通性,又由于该项目依托的是高原山景资源而又有所不同。

相通性主要表现在户型选择上,同为旅游度假产品,考虑的都是短期度假租住的小户型,使用上对于厨房等功能空间相对弱化。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规划建筑的朝向、视线分析对于规划的影响。海景为平视或者俯视的景观资源,只能讲究一线海景的视线,后面几排房子只能尽量直视无遮挡或者接受部分遮挡。而山景则是仰视的景观资源,后面的房子也能有效地看到高黎贡山的山顶,使得总图规划上有较多的自由空间。项目正是充分利用地块的资源环境打造与周边生态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生活社区;

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一)A区

1、地块分析

A区地块呈不规则的菱形状,整体呈西南-东北向延展,最宽处1530余米,西南-东北向长约1695余米,平均海拔约1553米,整个地块地势相对平缓,视眼开阔,规划中的三条道路将其环抱,交通极为便利,周边植物资源丰富,空气质量极为良好,实为难得的优质开发地块。

2、建筑布局

地块内建筑以小区路为主,支路为辅,房屋间距和景观布置上都做了精心筹划,在满足日照的前提之下,提高区域的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建筑布置上避免住区内空间形式过分单调,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

(二)B区

地块呈竖状延展,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延展,最宽处276米,最窄处121米,长约707米,最高处的西北端海拔约1602米,而最低处的东南端海拔约1585米,前后高只有7米,平均坡度不足1%。在这样的缓坡地段上进行小区的规划,能否让小区内部的建筑在获得比较充足的采光同时,在小区自身的规划成具备一定的特点,成为本次设计的一项重点。

1、总平面设计

结合地块特点及上述规划思路,在整体规划上,做了如下思考:

(1)“院落”

在空间布局上,低层住宅前后结合停车位有机围合,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院落空间。整个小区空间序列分别为:开放空间(入口广场)--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园内休憩庭院)--私密空间(私家花园)。整个空间序列流畅、递进,逐步由开放向半私密、私密空间过渡。这种层层递进变化的关系,为接下来的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2)“绿色”

腾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种繁多,有良好的造园条件。一是方案设置了大块的集中公共绿地。二是在住宅前后留出大量宅间绿地。三是重点部位,采取集中绿化的手法,强调小区整体的有机形。宅前院后的绿地处理既有效隔离了道路交通对小区的影响,又成为小区的生态景观绿化用地,因此绿化率高是该小区的又一大亮点。

C区

规划考虑将整个用地形成“一心、三轴、三组团”总体结构布局。

1、“一心”

“一心”主要考虑为整个小区的配套服务区,位于北部居住组团和中部居住组团中间,正对本项目用地主要出入口。2层的建筑配以周边的景观、植被、小品及广场形成了整个小区的功能核心,也是小区的一个景观亮点。

2、“三轴”

“三轴”主要考虑为南北向的功能主轴和两条东西向的功能次轴。

功能主轴:主要是结合小区内南北向的主要道路及道路两边的景观绿化将整个小区的三个组团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小区内的功能主轴。

功能次轴:主要为三个组团间由绿化景观形成的既相对隔离,又能相互渗透的两条功能次轴。

3、“三组团”

分别为北部的低密度居住组团,中部的低密度居住组团和南部的低密度居住组团。

三个组团均为2-3层的低层住宅,结合道路、绿化景观等形成各自的独立院落,形成一个具有亲密邻里关系的有组织的居住空间。

二、公建配置

1、A区规划设置大型公共附属用房为周边的客群提供了齐备的服务设施和后勤保障,在其旁边设有一大型游泳池。其它配套用房变配电站、垃圾站、公厕,依据服务半径及规划条件布置在小区内。

2、B区考虑结合公共附属用房,在其旁边设有一小区游泳池。其它配套用房变配电站、垃圾站、公厕,依据服务半径及规划条件布置在小区内。配置的公共建筑均符合服务半径及规划条件要求。

3、C区考虑正对用地主要出入口处设置附属用房,配以周边的景观、植被、小品及广场形成了整个小区的功能核心,也是小区的一个景观亮点。

三、道路交通规划

本次规划统筹组织动态、静态道路交通,合理布置道路交通网络,对行车与停车、人行与车行及安全与畅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规划设计方式内容如下:

(一)动态交通规划

本次规划动态交通系统主要由对外交通和各片区内道路组成:

对外交通:主要是用地外围的道路及三个片区相联系的道路,满足各片区对外的出行需求。

各片区内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10米,在出入口处局部放大为12米,双向两车道,并在道路两边设置1.5米的人行道。解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并有效贯穿各自内部功能片区。

各片区内次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4-6米,主要考虑为宅间入户使用。

(二)静态交通规划

规划区静态交通系统主要由区内各类广场及机动车停车场构成:

休闲广场:主要结合各片区景观空间和交通节点布局,便于人流的疏散和形成良好的公共服务效益和景观效应。

机动车停车场地:

A区采用地面停车的方式,方便小区居民的出行,也充分体现度假产品的时间区段性性质。

B、C区每栋住宅前均设一个停车位,车位间以绿篱和树木分隔,满足小区停车所需的停车位需求。

建筑设计

一、A区建筑设计

(一)高层户型设计的原则

户型的设计应该从使用功能、采光、通风、材料等角度去考虑营造健康环境和生活。例如在设计上考虑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光,确保户户最大限度采光、通风透气,以及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条件,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

(二)立面造型

立面设计尊重地方文脉,结合周边环境,总体风格和谐统一,附属用房色彩以暖色调为主,淡黄色涂料和暖色构架为主要基调,其中建筑底部以深咖啡色人造石为主,细化底层立面,从而更好的烘托建筑的庄重品质和生活氛围,使得建筑在体现恢弘的大气的同时,更彰显华丽与精致。

二、B区建筑设计

(一)户型设计

该地块选用的为大面积别墅户型,每户拥有独立院落,前后花园加两边侧花园,独门独户的别墅小区,凸显该组团的高端品质。

(二)立面造型

阅房如阅人,看到的首先是颜面,因此在建筑外立面上,该地块的低层住宅设计上无论是功能还是建筑立面上都不惜工本,采用大量现代元素,增加了建筑的现代感,为演绎完美时代的高档质感,在每一处小细节上均精雕细琢。在立面色泽搭配上,突出建筑的端庄、时尚、简洁的时代气质。

三、C区建筑设计

(一)单体设计

1)、平面户型结合内庭院布置,将庭院绿化引入居住空间,使得人与自然,紧密相依;

2)、客厅餐厅等住宅公共空间灵动变化,并采用大面积落地玻璃与庭院融合在一起,营造高舒适度的活动空间;

3)、卧室均配设独立卫生间,保证私密性,又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空间。每种户型均可利用自然条件采光通风,并且户型设计支持多种节能技术的应用。

(二)立面设计

项目的建筑风格以东南亚风情为特征,并赋予趣味性的立面变化。在建筑细部处理上注重功能要求与形式塑造之间的关联,在材料商利用白墙、石材、木材、玻璃的质感对比,形式上采用大屋顶、木格栅等构成要素,同时利用阳台及挑檐勾勒出浓重的阴影层次,形成韵律感较强的建筑立面。

小结

该项目势必打造为云南省级生态经济(旅游)建设示范区,也将成为山景资源的旅游度假产品的标杆,在参与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有别于其它地产项目的知识,在海拔1500多米的高原地区参与旅游地产的开发设计过程,是职业生涯中不可多得的一次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