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青少年读书路上的导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全民阅读——青少年读书路上的导航

王志新

王志新(吉林省通化县图书馆,吉林通化)

【摘要】目前,全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电子时代,“阅读”再也不仅依靠书本来体现,信息网络涵盖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充斥着整个文化领域和精神领域。在这样庞杂的文化浪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适时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青少年是文化的传承者,国家发展的生力军,用正能量来描绘他们成长的轨迹,是全民阅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服务职责。

【关键词】全民阅读青少年读书路导航

一、全民阅读开通文化里程,拓宽青少年的读书路。

首先,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刷新了青少年阅读新篇章。“阅读”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播之中,由竹简到纸质,所有的称谓“书籍”都是依靠“阅读”来实现其存在价值的。通过“阅读”,人类的文化得以传承、文明得以发展;通过“阅读”,历史的进程得以推进、国民素质得以提升。打开历史的知识粮仓,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由阅读的专属型、特权型转变成全民型、免费型,文化的种子也不断优良,新生代的素质涵养推波助澜,锻铸至今,其推动下的经济科技翻天覆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不仅仅依靠“温饱”,精神能量的需求愈演愈烈,对阅读的“质”和“量”要求日益膨胀,无限网络的应用打破了纸质书刊的阅读局限,手机阅读更增添了阅读的灵活性,摆脱了阅读场地空间的束缚。公共图书馆在目前全社会阅读大浪潮的推动下,一改传统阅读,积极建立数字图书馆,同时大力推行的全民免费阅读活动,更是为广大读者开辟了图书新天地,提供了宽阔的阅读空间。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超越了其校园读书量的狭小,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多元化,对于其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此外,即时的联合校方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愉乐中学习和轻松学习气氛,而且对其提高读书的兴趣和对图书馆的加深了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通化县图书馆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成效。一,举办讲座,利用馆藏视听文献在多媒体播放厅,为作文班全体同学播放了周国平的《阅读与人生》讲座,培养学生们想读书爱阅读的好习惯,从而通过好习惯铸就好人生。二是举办图书、图片展览。“雷锋精神进校园”图片展活动,于4月10日‘走进’东宝中学,吸引了在校师生特别是“雷锋班”和“靖宇中队”的同学们前来观看,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此次活动于2012年4月24日在国家文化信息管理中心2012年第5期《工作简报》上发表。三是举办报告会。镇区中、小学师生、消防官兵、社区居民等参加了报告会。使与会者受到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洗礼。纷纷表示要为我们的家乡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社会和谐、文化兴盛、生态优美做出自己的努力。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正面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能够深深地感染他们,其心灵的可塑性,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来增强他们对价值取向的判断力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信念,让真、善、美扎根于他们的脑海里,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引导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添能加彩。

其次,文化的延伸和开放圆上了弱势青少年的读书梦。知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能美化生活的内涵;能改变命运的转折,更是青少年的成长食粮,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贫瘠地区的青少年,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如饥似渴。随着改革发展,贫富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受着地理位置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孩子还呈现着“上学难、读书难”的现象。在外面的阅读风吹遍全国的同时,也不忘记这些角落里的孤寂,全民阅读的开展,给这里的孩子们注入了新的能量,使他们开始抽枝、发芽。公共图书馆通过外延服务,即建立基层图书分馆(室)、服务站、流通点、图书流动服务车等平台,同时大力推动全民免费阅读,不仅使馆藏文献得以充分利用,而且改变了“读书难”的文化饥荒的境况,也使进城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等流动人口,得到了平等的读书待遇。此外,针对残疾人群,在国家制度的完善下,图书馆根据其差异需求,为他们提供专门性的服务,不断拓展对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的广度和深度,让弱势群体能够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资源和文明成果,满足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从中获得适应现代生活的必要信息和技能。例如,通化县图书馆根据省文化厅2012年乡镇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建设精神,在局班子的全力支持下,大力发展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完成了以县图书馆网站为核心,以乡镇15个文化站服务网站建设为重点,遍及城、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使全县15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建立了公共电子阅览室,130个行政村、7个社区图书分馆(室)参与了服务网络建设。占全县15个乡镇、5个社区、160个行政村。通过互联网、移动存储、光盘复制等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服务。(上至通化市图书馆下)与15个乡镇文化站、5个社区建立了本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了图书馆网络通阅,异地阅读,资源共享。解决了以往非注册读者异地无法查询、阅读图书馆资源的难题。最大程度发挥图书馆文献作用。使分馆书刊文献借阅达6.7万册次。并且通过开设盲人阅览室,包括盲人数字阅览室,实现了阅读“无障碍、零门槛”的读书氛围。全民阅读,让命运囚禁的孩子们感受外界的变化,通过获得的新知识,在脑海中种下新时代的种子,形成新的理念,重新塑造人生观,从而改变旧观念的束缚及旧传统的恶性循环,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传播阵地和精神的能量源泉,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将会被视为成长的导航灯。

二、数字文化信息的多样化,扰乱青少年的价值观。

首先,功利性和任务性破坏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颇深,学业的负担和气氛的紧张,让孩子们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充足时间,更不用说到图书馆安静的坐下来看一本书,而寒暑假期学生们所关注的图书也都是学校规定阅读的书目,跟孩子的兴趣没有关联,这种“任务型”的阅读,给孩子造成一种“完成作业任务”的读书态度,有的甚至不去理解书中的意义,只是把需要的某个片段或者大概意思能在老师提问的时候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把阅读当成考试进阶的工具。大多数家长也是根据作业的范围,来规定孩子完成阅读,剩余的时间以放松压力,带着孩子旅游、参加某些聚会等等,待到新学期,将会是又一轮的周而复始。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中国的青少年读书的“功利性”也比较强,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读书的目的不纯,比如,想让孩子长大后做官,就会让孩子阅读关于道德经一类的书以及人际交往等等之类的书籍;想要做企业家的就会给孩子规定有关经济的书籍,忽略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和爱好。其实,读书就是放松,就是享受,孩子读书仅仅因为读书快乐,就这么简单。可是被严格的教条一一毁掉了,所以长大后的青少年很少有保持读书的习惯,经历都放在电话上、游戏上、微博上,在喧嚣中忙碌,孤独中忙碌,独独缺少了一种满足的安宁。

其次,盲目性和低俗性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阅读”的概念也逐渐扩大化,如今已经处于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共存状态,象征着人类文化的又一繁荣浪潮、精神文明的又一新高阶段。阅读途径的拓宽,不仅给百姓的文艺享受提供捷径,而且对新信息的传播更是及时、迅速。尤其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释放了充足的能量,特别的容易造成选取知识的盲目性。面对各式的信息种类,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引,“蜻蜓点水”般的阅读方式会很明显,看似涉及面很广,但深入了解的层面很低。还有的很迷茫,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就有了放弃阅读的行为,这就使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滞留和荒废。更可怕的是低俗文化的传播,大多是通过电子网络蔓延的较多,这就使家长和学校难以监督。对于心智没有成熟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物的干扰和低俗文化的侵袭,比如对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的推崇,对微博、微信"伪励志故事"的迷恋,对黄色信息和段子的猎奇等等,从而把大把的精力浪费,耗费了阅读时间和可能;加上如今学校学业负担重,大部分家长没有敦促孩子读书看书的习惯,部分青少年缺少了空闲时间和价值参考,导致无书可读或者读书无用。

【参考文献】

【1】段燕浅谈全民阅读甘肃科技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