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读环境下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大阅读环境下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彭悦和

彭悦和

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中心小学

摘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每学期仅有30篇左右的课文,全册约3万字,再加上其他资料,每期学生阅读量约6万字;这阅读量与国家倡议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自觉完成对小学生来说更是不易。为完成100万字的阅读量,或许你会说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并陪他们阅读。但事实上,将计划变为现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需要援助的情况下,父母和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师。大阅读环境下,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确保阅读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事,只要持之以恒,小溪终将能汇成海洋。

关键词:阅读习惯养成培养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

1.电子产品对大阅读环境的冲击。

智能电子产品有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智能电子产品改变人类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进步提供动力源;电子产品可对小学生来的前途来说却弊大于利。在中国家庭中,孩子的父母喜欢阅读的人数很少,用纸质阅读书籍的更是百里挑一;即使是有,多数大人都是"快餐"的电子阅读,大人无法为孩子树立榜样,。而孩子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也非常痴迷于电子产品。更多的小学生,因年龄孝自我管理能力差而不能正确有效使用电脑、手机;孩子们多用来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根本无暇学习、更别说是课外阅读了。电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发展。当然,电子产品的存在不能完全否定;利用好了它可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等。

2.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重点调查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对阅读动画片更感兴趣,而科学,教科书和传记都是少数。所有文字的书籍都不受学生欢迎。对于要求学生阅读书籍的教师或家长,他们的兴趣不是太高,而是被动地接受。还有一些学生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看电视和玩电脑,只留下更少的阅读时间,对阅读兴趣越来越少。

其次,学生的阅读风格和习惯是不科学的。不知道如何默默地阅读它,不想用问题和想法来阅读它。每天有70名学生没有固定的时间阅读名著或者阅读杂志。

第三,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坚持读笔记和写书的习惯。也有一些学生只阅读表象,注意有趣的情节和图片,然而并没有关注文字或精彩的描述。因此,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和写作阅读体验。

3.老师引导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语言部分外,所有学生都可以阅读学校阅读教科书。阅读教科书中的文本是学生阅读的经典选择,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读这么好的书是与哲学家的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净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提高文化品味的过程。在每天阅读之前,用十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我发现有些学生不喜欢阅读,因为他们理解力差,常常不懂,所以他们不感兴趣。在早期阅读之前,引导学生集体阅读。读完后要求学生记好读书笔记。读懂了,学生也就慢慢爱读了。所有被指导的文章,当被问及对方时,大多数学生可以讲述主要内容并回答文章的相关问题。阅读文章的学生可以留下印象,阅读得到解决,同时实现积累的目的。

3.1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学生有很多课外阅读材料。当你阅读课外书时,你应该把重点放在教科书的单元上。这样,阅读与写作相互驱动:多读,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多写,又会让读书如饥似渴。只读不写,阅读会跟随乐趣,留在浅层。因此,在教学环节上阅读和写作中必须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四年级的第四单元排列了一组描述动物的文章。因此,在本单元的研究中,学生们获得了关于动物的课外阅读文章。每个单元都围绕整个单元进行培训,告诉学生阅读哪些文章并向学生发出指示。这结合了课外阅读和写作。由于阅读了许多相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在编写单元构图时可以很方便。

3.2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都说明了笔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两篇文章,教科书中的一篇文章和一篇与单元培训相关的课外阅读。读完一篇文章后,我要求学生们在文中积累好词和好句,并写出简单的阅读情绪。这三个阶段的阅读笔记,我们班的学生将是每个人,大多数学生积累得很好,而一些喜欢阅读的孩子也可以完成任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好的阅读笔记,通过展示,学生需要彼此加深对爱情书籍和书籍的思想认识。同时,它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自觉形成。

当阅读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增加,并且编写作文很容易。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思考和阅读需求,努力考虑每个学生。同时,尝试采取更多方法来提高学生对阅读和阅读兴趣的理解。

4.大环境下的教师引导作用

譬如我现在带的班级:刚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发现他们的读书能力极差,好多学过的字都不认识,课上交流问题时知识更是贫乏得不能再贫乏了,语言表达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方言连篇,讲普通话的都很少。根据这样的现状,我决定先从课外阅读入手来开拓他们的视野。于是,我要求他们在家多读书,然后把你读到的故事和同学们来一起分享。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能把读到的内容拿出来和大家交流的没有一人。当时我有些茫然了,孩子们怎么会这样呢?于是我进行了调查了解,原因有二:一是在家没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家长们大多是打工族,空闲时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没人理会孩子读书,更没有人支持孩子买书。二是孩子们的读书主动性没有。

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决定首先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首先让家长们的思想到位了,会上,我不仅跟家长们说明白了读书的好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不能在孩子读书的时候做一些打麻将之类的事情来影响孩子,再有就是希望家长能给孩子起到榜样引领作用。家长会后,我跟部分家长又做了及时的反馈交流,有的家长已经能和孩子共同来阅读了,这样的做法无疑让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渐渐喜欢阅读了。

(二)班级阅读不能忽视

在孩子们有了一点点阅读兴趣之后,我乘胜追击,在班级中也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到学校图书室借的。刚成立图书角的时候,同学们看书的积极性很高,每到读书的时间,他们都会急切的去拿自己喜欢的书,但结果是没几个把整本书看完了的,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还没高涨呢就越来越淡。我在课下和他们闲聊时,有意提到了读书的事情,他们普遍认为读书太枯燥了,没有动画片好看。我突然明白了,光让孩子们自己读是不行了,需要在我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才能帮助孩子们。因此,我抽出一定的课时来为他们做阅读指导:

1、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征集孩子们的方法:查字典、百度、问老师或身边人

2、遇到不懂的词语怎么办?

方法:查词典、翻阅资料等

3、遇到不明白的句子怎么办?

方法: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抓关键词句理解等

4、复述文章大意

(a)对于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我采用了列提纲复述。在进行这类课文的复述时,我总是指导学生把复述的课文或片断的内容写成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因为提纲可以揭示文章的标题,也就是段意。

(b)对照重要词语和句子复述。抓住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反映课文内容的重要词语或句子,抄记在本子上,并将其有顺序地排列出来,作为复述的支持点和连接点。然后根据这些词语记忆扩充,把要复述的课文或片断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详细复述。

(c)创造性复述。这种复述就是不拘泥于课文叙述顺序。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挑选某些内容,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和自我见解,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复述。如改变人称的复述,颠倒次序的复述,把课外阅读或活动中的情况结合课文加以发挥的复述,选择课文中的情节重新组合的复述,补充某一个人的想象的复述,为某一情节加头加尾或压缩、扩展等多种方式的复述。

有了这样的方法指导后,我又为他们上了一节《抓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指导课。结合着这些,我们又开始了阅读之旅,坚持到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成绩,但至少孩子们已经能自己主动阅读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经能抓关键语句进行复述了。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营造学术型校园,创建班级图书馆角,努力营造丰富的图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书籍,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的阅读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教科书剧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激励他们阅读书籍,阅读对他们有用的书籍。

(3)班级应经常进行大型阅读练习活动,指导学生做笔记,交流思想。例如,每周或每月学生需要阅读一本书并组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交换书籍。并对阅读反馈,以鼓励更多的孩子参加大型阅读活动。

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后的综合学习。引导学生将课堂阅读扩展到课堂。

(4)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独立阅读氛围。一个是鼓励父母和孩子在家里看书。第二是鼓励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小报,并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和电脑上转移开。第三,教师对正在取得进步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使他们对阅读有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浅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郭海民.中国校外教育.2015(06)

[2]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王安民.西部素质教育.2015(12)

[3]浅谈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邹宝山.学周刊.2012(22)

[4]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靳旭英.学周刊.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