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分析

张学凤肖岚*(通讯作者)

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48

通讯作者姓名:肖岚,民族:汉,性别:女,籍贯:江西,职称:副主任护师,出生年月:1970年10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单位及科室: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分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按入院时间差异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3),两组入院后均接受早期介入治疗,且治疗期间分别运用加强护理干预措施与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护理后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期间实施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并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临床广泛运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治疗;护理干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

据不完全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国民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且其每年发病率涨幅在8.7%左右[1-3]。临床以头晕、耳鸣、头痛、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故在发病后及时予以治疗对提高患者存活率,保障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价值[4]。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分护理体会,详细报告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按入院时间差异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3),研究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8.50±18.50)岁;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9.50±18.50)岁;对比两组年龄等基础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施以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术前:术前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使其明确手术主要方式及相关流程等,避免患者家属因不了解手术治疗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出现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影响手术进度。(2)术中:护理人员需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工作交接,告知患者病情就机体状态。同时可安抚家属,使其放松心态等待手术结束[5]。(3)术后:术后护理人员应站在患者角度与之交流沟通,从心理层面与患者达成一致,获得患者与家属的支持与认可,促进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术后6h内避免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并在家属帮助下那么肢体肌肉,以规避静脉血栓形成。[6-7]。同时告知患者多摄入低脂低盐饮食,避免摄入大豆、牛奶等食物,日常以少食多餐为主原则,多摄入蔬菜、水果等易消化的食物,预防便秘发生。同时护理人员需强化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训练及饮食均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患者术后血压控制工作,预防血压过高再次诱发灌注损伤等症状,保障机体健康。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后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n=33),住院时间(12.58±2.54)d、护理满意度31/33(93.94%);对照组(n=33),住院时间(19.33±3.58)d、护理满意度23/33(69.70%);(t=8.834,P=0.000;x2=6.519,P=0.011),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3讨论

脑梗塞主要指患者脑部出现供血障碍后,进一步引发脑组织内部缺血缺氧,形成缺血性卒中,其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范畴。对患者生健康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均具有严重影响,会同时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8]。为保障治疗效果,故在患者发病后应及时接受手术治疗,降低残疾风险,进一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其结果显著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质保均优于对照组。可提示加强护理干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其中在术前对患者及家属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可确保其在术前充分了解该疾病与相关治疗措施、治疗流程,减少顾虑,进而积极接受治疗,配合护理工作。再加之急性脑梗塞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故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及早开闸康复锻炼,增强机体活动能力,同时加以肢体按摩干预,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静脉血栓发生几率,保障手术效果。

综上,将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期间,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故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潘健宇,王瑶,马莉沙.超早期脑梗塞病人介入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282-282.

[2].曾金艳,蒙喜斯,黄彩球.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6,6(16):276-277.

[3].王鑫鑫.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61-162.

[4].罗彦玲.大面积脑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6):704-705.

[5].熊英.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387-13387.

[6].刘江波.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0):84+86.

[7].王世刚.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163-164.

[8].王刚.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