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3

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黄艳素

黄艳素(广西靖西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靖西533800)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行为护理干预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090-02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可引起心、脑、肾脏等多器官、多系统并发症,与癌症、糖尿病一起被称为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迅速上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18.8%,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1]。高血压的控制不仅依靠临床治疗,而且要依赖患者长期良好的健康行为[2]。高血压的健康行为包括[3]:监测与控制血压、戒烟限酒、遵医服药、体育锻炼、低盐饮食等,良好地遵从健康行为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关键所在。现就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现状综述如下。

1遵医用药干预

高血压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治疗,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4]。遵医嘱用药就是要求病人按照医生规定的药物、剂量、用药的次数和方法来使用药物。资料显示,高血压人群中,服药率仅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只有5.8%[5]。影响患者遵医用药的因素有[6]:①忘记服药是服药率低的重要原因;②缺乏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血压降至正常就随意减药物或擅自停药。制作提醒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7]。针对中年人工作忙忘记服药的现象,要求他们设计手机铃声来提醒按时服药;对老年人。将用药与日常事件联系起来。提醒患者用药[8]。也可让家属或亲戚提醒患者用药。在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的同时,应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防治高血压的小册子,告知控制高血压和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严格遵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不要随意加减药物或擅自停药。梁冰等[9]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4月后发现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好,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疾病保健技术,血压控制率95%;张丽等[10]的研究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2健康饮食干预

大量研究已证明,高钠、高脂饮食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膳食中钠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发生呈正相关。康尚英等[11]的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50%以上患者习惯偏咸饮食,30.2%的患者不控制高脂饮食。低盐饮食可以提高降压药的效果,从而减少降压药的用量,降低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因此,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选择鱼类、瘦肉,蔬菜宜选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如荠菜、芹菜、胡萝卜等;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品,如豆类、杏仁、花生、茄子、竹笋、海带等;少吃高胆固醇及动物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骨髓、蛋黄等;食用油应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忌食腌制品、蛤贝类、皮蛋及含钠高的饮食,食盐量控制在每日低于6克[12],每日脂肪量控制在膳食总热量的25%以下[13]。这样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压。

3运动干预

运动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专家组的认可并全球推广。运动能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前列腺素E水平提高,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14]。运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红细胞聚集,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器官灌注,使血压下降。运动还可以通过改善糖、脂肪代谢,清除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肥胖及内脏脂肪蓄积等因素而达到降压的目的。指导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能提高体内有氧代谢水平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体操、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常用的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运动频率为3-5次/周,20-30min/次;应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运动时间,选择在下午比较适宜,因清晨起床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粘度高,是心血管意外的好发时间;防止在两个最容易诱发猝死的危险三联征时间运动,即“饱餐、酗酒、激动”;“寒冬、凌晨、扫雪”。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开始运动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加,持之以恒,达到增强体质,减轻体质量、控制血压的目的。

4自我监测血压干预

自我监测血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是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血压控制良好的保证[15]。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我监测血压能够较好的控制血压水平,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6]。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发现隐匿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及血压晨峰等[17]。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24h血压变化动态情况,且还能更好地反映靶器官损害,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俞伟珍等[18]对5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依从性较差,在50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率仅为15.6%,且在血压计持有者中仅13%在测量频率、测量时段、测量方法、血压及服药记录情况、定期血压计质控检测方面符合要求,因此应加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的教育,充分发挥自我监测对高血压控制的作用。

5心理干预

高血压为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资料显示[19],高血压患者会因社会、工作、家庭、生活与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精神变化;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心理因素,焦虑、紧张、烦躁、易怒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20]。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及社会情况,帮助其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指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学会应对不良情绪的方式,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也可以通过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21]。

6减少危险因素干预

6.1控制体重和肥胖..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22],体重指数(BMI)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文献报道[23],体质量每增加12.5kg,收缩压可升高10mmHg,舒张压升高7mmHg,体质量是监测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导致肥胖的原因是人体摄入与消耗平衡失调导致机体脂肪过度蓄积。因此,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饮食,减少能量的摄入,适当的运动锻炼。

6.2戒烟限酒: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高血压患者吸烟危害更大,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吸烟还能使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增加血液粘稠度,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容易发生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腔出血等[24],应指导患者以坚强的意志戒烟,还可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和戒烟糖帮助戒烟。大量饮酒可引发高血压,每天饮酒量超过30ml,其收缩压可增高4mmHg,舒张压可增高2mmHg[25];饮大量饮酒还可使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宜饮烈性酒。

7展望

高血压是慢性心身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患者的健康行为直接影响到其治疗效果和病情的发展,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较差,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行为,但其效果仍然不理想,仍然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探讨更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2]赵晓军,郭晓健,周妍,等.常州市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综合干预策略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08,9(5):6.

[3]张雪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相关健康行为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9):574,572.

[4]卢云娟,梁春丽,苏晓莹,等.监测血压有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4)227-228.

[5]肖惠敏,姜小鹰.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9-970.

[6]余翠玲.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和生活方式的调查[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9):1117-1118.

[7]OgedegbeG,HarrisonM,RobbinsL,etal.Barriersandfacil-itatorsofmedicationadherenceinhypertensiveAfricanAmer-icans:Aqualitativestudy.Ethnicityanddisease,2004,14(1):3-12.

[8]ThrallG,LipGY,LaneD.Compliancewithpharmacologicaltherapyinhypertension:Canwedobetter,andhow.JournalofHumanHypertension,2004,18(9):595-597.

[9]梁冰,宋玉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7,23(13):2182.

[10]张丽,陈美冬,关美凤.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中原医刊,2005,32(10):7-8.

[11]康尚英,吴琼丽,等.生活方式和遵医用药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9-11.

[12]卢玉芝.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J].中原医刊,2004,31(7):59-60.

[13]武虹,李凯峰.高血压的饮食及非药物治疗[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69-171.

[14]叶曼,张静平,刘宇.生活方式与高血压.护理研究,2006,20(9B):2357-2359.

[15]王进京.高血压患者自我血压检测与非检测者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康复2003,18(30):155-156.

[16]卢云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06,1(9):575-582.

[17]李利华,李燕,王继光.血压测量的最新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0):869-871.

[18]俞伟珍,介丽霞,章玉珍。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及家庭自我血压监测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6):20-22.

[19]张尊祥.高血压病的诱因及心理生活保健[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1002-1003.

[20]曹俊爱.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28.

[21]李玉翠,马淑丽,郎雪飞.对原发高血压病人身心护理探讨.山西护理杂志,1988,4:153-154.

[22]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1.

[23]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2001,16(8):451.

[24]武虹,李凯峰.高血压的饮食及非药物治疗[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69-171.

[25]Ceriatrics.降低体重并减少食盐量能增强对血压的控制.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20(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