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蓬莱市造船重工产业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关于加快蓬莱市造船重工产业发展的思考

张洪源

张洪源蓬莱市委党校

内容提要:船舶工业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与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联系,关联面达84%,其中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每建造一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这也是金融危机后,我国选择船舶产业作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造船重工产业发展

一、我市造船重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建设船舶工业大省和烟台市北部沿海产业带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重点培植造船重工产业,在较短时期内,形成了新的产业增长点。目前,全市造船重工企业由2004年的2家增加到22家,新建成30万吨级船坞1个、万吨级以上船台5个,年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2008年6月,我市被命名为“山东省船舶工业聚集区”。

我市造船重工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发挥优势,快速切入,突破发展。蓬莱造船重工产业起步之初,国内沿海、沿河地区的造船热潮已经兴起。面对激烈竞争,要抓住产业上升期的机遇,占据有利的产业位置,关键是资源要硬、动作要快。相关部门聘请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省国防科工办、青岛港湾勘测设计院等高层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产业研究论证。通过论证,认为蓬莱区位优势明显,海岸地基稳固,遮蔽条件较好,港湾水深、无淤、不冻,腹地宽阔,产业基础良好,交通物流通畅,配套方便等优势,非常适合发展船舶工业。在论证的基础上,相关部门组建了专业招商队伍,委托青岛港湾勘测设计院对蓬莱适合发展船舶工业的选址进行了研究,并出具了三个选址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瞄准国内外产业密集区,迅速出击。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投资商,先后引进了2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34.8亿元,目前已有18个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

二是科学布局,效益优先,集约发展。蓬莱拥有60公里的海岸线,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相关部门强化规划引领,聘请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高标准完成了《造船重工产业发展规划》、《北沟船舶工业聚集区规划》,编制完成了港口岸线规划,指导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构建起了以北沟镇、经济开发区两个沿海区域为重点的产业区域大框架。特别在岸线使用上,相关部门坚持造船优先、重工其次、配套后退思路,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岸线资源,使全市有限的岸线资源具备了420万吨造船、70万吨重工产品的发展潜力。

三是紧跟形势,完善思路,持续发展。在产业兴旺期,没有盲目上项目、搞投资,而是积极跟踪造船产业的发展趋势,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相关部门多次邀请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省国防科工办、烟台市经贸局等单位的专家来蓬考察指导,帮助研究论证未来重点发展的船型、配套产品、招商区域等问题,明确了“修造船与海洋重工并举、主导产品与配套产品并重”的发展方向,确定了10万吨以下大型散货船、特种船舶、海洋工程、修船等重点发展产品,形成了产业布局合理、产品结构合理、错位竞争、共同发展的态势,打开了产业招商和发展的空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我市企业生产正常。在国家、省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后,我市迅速对接上级政策,2家企业列为全省重点扶持企业,冷藏集装箱运输船、多功能供应船入选全省重点支持产品研发目录。

二、蓬莱船舶重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生产设施和能力不足,产业规模相对不大。目前我市京鲁船业主要建造10万吨以下巴拿马型以下船型,渤海造船主要建造1-2万吨特种船舶,巨涛重工主要建造导管架等海洋工程配套产品,浩通造船主要维修3000-5000吨级别船舶中小船,除渤海造船公司外,均处于投产初期阶段,船舶工业产值及利润相对不高,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二)船舶配套基础十分薄弱,产品生产能力小。目前,京鲁船业在发动机方面与现代重工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其舾装、管件等主要由大连船舶舾装公司负责,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受大连船舶重工公司影响较大,有可能造成配套不及时等问题。渤海造船公司除船东自带设备外,其余大部分由江浙企业配套,成本相对较高,容易出现配套企业资金等方面出现问题而造成配套不及时等问题。而我市目前仅有船舶配套企业12家,均为近年来引进,仅有部分企业投产,大部分企业尚在建设期间,产品主要为舾装件、管件等产品,生产能力小,产品档次不高,缺乏高附加值的船舶机电等配套产品。配套基础薄弱将严重影响整船企业的生产,尤其在市场低谷时间,配套成本增加及配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交船期,从而影响整船企业的生存。

(三)技术与创新能力不强,高级技术人才及高级技师人才不足,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企业没有形成自主研发能力,缺乏科技后劲。由于大部分企业为新建企业,仅能做部分生产设计工作,技术能力相对不足,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缺乏,造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高附加值船舶及大型海洋工程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足。京鲁船业正在研发多用途冷藏集装箱运输船,巨涛重工公司计划开发海洋钻井平台生活模块、FPSO模块、深水导管架以及非海工机械等项目。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狠抓龙头骨干项目建设,强力打造发展引擎。产业发展关键靠龙头拉动,没有龙头,档次上不去,链条拉不长,产业做不大。基于此,要倾注力量,倾斜资源,大力实施引大培强工程,形成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渤海造船等一批骨干企业群体。京鲁船业是全省重点项目,2006年4月开工建设,占地100万平方米,已累计投入10亿元,建成30万吨级船坞1座、3.5万吨级船台2座、500吨龙门吊1座及各种造船专用设备700余台套,年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目前正投资8-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达产后,年造船能力将达到200万载重吨,可进入国内各大船厂排名前五位。

二是加快配套项目跟进,拉长产业发展链条。造船产业70%-80%的利润来自配套产品加工。发展配套项目,既是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的关键。立足龙头拉动,相关部门根据《关于加快山东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和烟台市船船产业配套发展的要求,研究汇总了150多个配套品种,市内市外并举,大力发展船舶配套项目。市外,选择韩国、日本、欧洲以及国内上海、江、浙等产业密集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实力。造船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打破县域技术力量不足的困境,相关部门在产业规划发展之初,即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高点起步,组建研发机构,开展与高等院校和国内外船舶设计公司的合作,依靠技术进步,打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