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3

以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张广乐

张广乐

[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主要的途径。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体系服务,它应该具有服务、教育、管理的功能于一身,因此,高校应该确立多样化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张广乐(1983-),男,河南周口人,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处就业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0-0038-03

随着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进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引起各级政府和高校的普遍重视,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对高校毕业生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高校,虽然无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可以做一个就业的桥梁,通过高校这个桥梁到达就业的岗位。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需要政府、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共同结合,共同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随着十几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呈上升趋势,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大学生毕业工作难找,农民工行情走俏,大学生的就业结构矛盾突出。学历较高的毕业生以及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呈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很多重点高校毕业生刚毕业就期望很高的薪资,导致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事可干。据统计,我国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比起十年前的毕业生数量,翻了将近五倍。虽然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能基本达到80%,但是由于数量巨大,还会有100多万人不能就业。再加上每年大量的海归人数,一年年新的毕业生的累积,这些都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片模糊,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一)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1998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化的大众化模式转变。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待业人数不断地攀升,去年的毕业生还没解决好就业问题今年又会增加一大批的毕业生,周而复始,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这样用人单位就会更加苛刻的挑选人才,淘汰和竞争力度更大,导致就业困难的局面。但是高校的扩招并不是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高校的扩招也带动了很多的企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增多了,相应的其他方面的就业人员就减少了,上大学的人数多了,知识水平较低的人数就减少了。

(二)毕业生就业观念偏颇

大学生的择业观和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深刻影响着自身未来的发展,一些高校毕业生刚毕业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就业岗位不能满足需要,导致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很多毕业生对未来缺乏合理的规划,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导致在择业的过程中脱离实际,理想与现实脱节而错失了很多的机遇。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择业时遇到问题左顾右盼,瞻前又顾后,种种矛盾交叉在一起,不能做出很好的选择。很多的毕业生因为薪金待遇、工作时间和地域选择的挑剔,导致找工作的附加条件增多,不能按照就业的实际情况完成自己的就业。目前,很多毕业生认为公务员、白领是自己理想的选择,而且一旦考上公务员就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个“铁饭碗”。可是公务员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了,一个岗位只需要一个人,有时候报名却能达到几百个,几百个人里面选一个。所以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的一些欠发达地区工作,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很少。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不合理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前提下,我国高校的专业在设置上却存在滞后性。虽然高校在扩招,但是在人才的培养上却与市场的需要有些脱节,导致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很多的高校存在着专业相近,专业划分过细,课程安排相似重复的现象。还有一些课程设置的过于专业化,缺乏文理的相互渗透,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

(四)就业市场结构的分层

我国的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就业市场总体来看,技能型人才比较吃香,存在着技能型人才不足的现象,在技能型人才当中,高级的技能人才又更为短缺。这样一种就业结构分层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出现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现象。

三、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高校就业服务观念滞后

我国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仅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学校建设很多方面不能与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相适应,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很多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备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重进轻出的运营理念存在于大部分的高校中。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才,不能从就业心理上对学生做一个正确的判断,使学生面对就业时的迷茫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导致就业观念的偏颇,在就业时容易出现不正确的择业观。这种滞后的服务观念需要尽快的改进,否则无法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

(二)指导工作缺不全面,缺乏科学性

很多的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缺少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内容局限、过程简单等不足之处。方针政策的宣讲、择业技巧的讲述、就业信息的发布仍然是高校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虽然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职业道德的教育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却没有真正融入到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之中。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开展的比较晚,没有打破以往针对或倾向毕业生开展的局面,在毕业之前的时间并没有做过类似的就业指导工作。集中的填鸭式就业指导并不能满足学生面向社会时的需要,而且,很短的时间内也只能是一些简单泛化的指导,不能对学生的就业过程产生实质性的帮助。所以面对这种不健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观念偏颇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就业服务过程脱节

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着缺乏连贯性、系统性较差的情况,缺乏统筹考虑。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是“在读——就业前——就业”这样一个过程,忽视哪一个环节都不能使学生完成完整合格的高等教育,但是很多的高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教育,造成学生就业时各种情况的出现。还有就是对毕业生就业以后的及时跟踪和调查情况脱节,出了校门就不管了,导致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脱节不能很好的完成就业指导服务,达不到就业指导服务的理想的效果。

(四)毕业前的实习工作不完善

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取消了毕业前的实习工作,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检验出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提高就业能力。缺少了毕业前的实践,学生不能在学校中感受到工作需要的实际知识,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就业时免不了出现对自己信心不足的情况。

四、如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迫切需要。因此健全、合理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服务、教育、管理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体系,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建设一个完善标准的服务体系而努力。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面对高等教育模式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近年来被普遍倡导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项就业指导工作都为学生服务,确立市场导向的服务模式,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打下基础。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人本”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教育学生认知自我,认识社会,逐步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对扭转当今毕业生就业观念偏颇的弊端有重要的帮助。正确的择业观,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出职业规划与理想的预设,从而慢慢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强化市场意识,开拓就业新渠道,培养就业创业能力

高校在毕业生这方面的工作要做到细致长远的考虑,与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做到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将信息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资源,做好就业工作与大学生的创业工作。比如,南方的一些高校自己出资建立工业园,提供学生实习的地方,然后毕业后可直接到与工业园相关的公司工作,直接上岗。还有一些人才市场直接提供测评、就业咨询、毕业生招聘会、定向推荐等一条龙的服务工作,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就业与创业,这些都是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做到位的结果。高校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共同培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市场,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学校、社会、市场、学生的互惠互利。

(三)设置全程化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课程体系

全程化的就业服务课程的设置,即要求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把就业服务指导课程纳人教学计划,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进行讲解。有计划地分阶段实施,做到整体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实用性和综合性相结合,并体现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内容,根据不同阶年级学生的心里来进行设置就业的课程内容,要求有专门的心里辅导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心里,进行教育指导。

(四)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师资队伍

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这是就业指导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心理辅导员、市场信息传达者,不仅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也具备就业服务的实际技能。所以,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必须具备条件之一。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战场,要担负起培育人才,实现价值的责任。建立起完善的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服务体系,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俊富,李森,宋兆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78-179.

2.冯子宸,张伟.优化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新长征,2011(5):48-49.

3.刘六生,马锦.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4):66-69,88.

(责任编辑:盛丹艳)

(本文系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JYB2011027)。)

EnhancingGraduate’sEmploymentAbilitythroughConstructingEmploymentServiceSystem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ZhangGuangle

Abstract:Nowadays,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facedwithsevereemploymentstress.Theconstructionofmodifiedgraduateemploymentservicesystemisthemainmethodofsolvingtheemploymentdifficulty.Differentfromotherservicesystem,theemploymentservicesystemof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functionasprovidingserviceandeducationtostudents,completewithitsmanagementfunction.Therefore,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setuppersifiedconceptofservingandestablishsoundemploymentservicesystem

Keywords:graduate;employment;service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