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的几点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的几点做法

曾一仙

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中心学校曾一仙

习作批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艰苦工作,通常是教师花了很多精力进行“精批细改”,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领悟教师的批改意见,因而收效甚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知,修改是习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提高习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培养,把修改习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修改习作,提高写作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呢?

一、激发“自改”兴趣。

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坡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鼓励为主。首先,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多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注重启发,而不包办代替,习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自身。教师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那种不顾及小学生积极性,在习作本上通篇开花的批改,学生不仅消化不完,反而直觉认为自己习作太差,从而丧失习作信心。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好处。

二、统一自改符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传授自改要领。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修改的能力。”在学生有兴趣修改以后,老师还应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可采取多样化的批改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1、用示范法引导自改

学生每次习作之后,教师从学生的作文草稿中挑选出一两篇带普遍性问题的习作或用实物展示台;或事先用大幅白纸抄写等办法公开示范批改,以便学生作为示例修改自己的习作。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组织大家讨论哪儿该改,该怎么样改?主要看内容是否真实,用词造句是否恰当,文章与标题是否吻合,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并教给学生有关批改符号,最后老师用红色笔对文章做示范批改。批改中,文章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同时也要找出不足,增强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在示范批改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的技巧,掌握修改的方法和修改符号,然后根据教师的示范修改自己的习作。

2、用讲评法启发自改

教师的讲评,是学生自改习作的重要依据。小学生由于受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自己的习作的优劣往往不大清楚,如果教师不予以讲评启发,任其自改,其结果往往是不改或随便修改,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习作的每一个环节,启发学生及时修改。我重视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我浏览完草稿之后,就发现了习作中存在着内容、写法、格式上的一些问题。然后,我把它们公开展示,进行对照,指导学生阅读后,评出优劣之处,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评。学生纷纷发言,兴趣大增,通过共同评议,对大家认为写得差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我再做适当点拨和小结。讲评结束后,学生再自觉主动地将作文草稿进行修改。学生定稿誊写后,教师就多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该次习作好在哪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该怎么修改,怎么提高,从而体会到习作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然后对照再改自己的习作。

3、用批语法要求自改。

用示范法、讲评法启发引导学生自改,只能解决一些带普通性的问题。要解决每篇习作中各自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采用批语予以提示,要求学生根据评语重读自己的习作后修改。因此,教师要紧扣该次习作的训练重点,用通俗、简明的眉批和总批,要求学生重新阅读自己的习作,明确应该修改的地方和原因,“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决定”,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从教师的“批”中得到指点而加强自改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改”中反馈信息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用互改法促进自改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学生自己改自己的习作,有的问题不易发现,有时自己认为是精妙之笔,别人看来可能是累赘之处,因此,互改法对促进每个学生自改习作是大有好处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设四人为一组,互换作文后,一人读三人听,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逐一轮读,找出修改习作的方法,即我帮他改,大家帮我改,在集体探讨中摸索修改习作的门路。也可设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等,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习作,可以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习作,可以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这样,让学生互相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在修改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修改习作,按照教师提示出的要求阅读、思考后独立完成修改任务;教师又可以选择一篇习作印发给学生,按统一的要求,让大家动手修改。学生互改时,教师一定要巡回指导,随时解答学生在修改中提出的问题。

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让学生自改,教师都要及时复查小结,指出优缺点和努力方向,可以将改得好的习作公布出来,让大家讨论,使改得好的同学受到鼓舞,改得差的同学受到启发。

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然而,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张永秋《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3、张成新编著《小学生作文阶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