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加工专业群促进牡丹江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设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木材加工专业群促进牡丹江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设思路

李月

李月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木材加工专业群建设面临问题,从实施订单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兴建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教材开发以及多渠道服务本系统与地方木业经济,凸显专业群社会职能等角度,为木材加工专业群能够有效促进牡丹江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思路。

关键词木材加工专业群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建设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木材工业发展迅猛。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虽然强势,但木材工业大国不等于强国,无论是全国还是黑龙江省,在木材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企业与行业的做强,对于以木材经济著称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归根结底,只有提高企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加大新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解决人才结构分布失衡,提高人才培养素质,控制骨干技术人才外流的状况,才可从根本上提升牡丹江市木材加工行业的燃眉之急。

一、牡丹江地区木材加工专业群建设情况

黑龙江省是木材加工业大省,拥有木材加工专业(群)的学校较多。木材加工专业立足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而牡丹江地区目前亟需的是补充企业生产管理人才且能够快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仍然是职业教育阶段人才。中职教育可培养面向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木制品制造等领域,具备生产工艺制订、设备操作与维护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可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培养具有企业管理与营销等核心能力,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供销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随着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经济产业带加大建设步伐,木业产业跨入一个新的时期,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牡丹江市区,其木材加工专业具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为适应市场需要,木材加工专业群中的家具设计与制造、整体橱柜设计、家具配饰与卖场管理等专业相继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木材加工专业群建设面临的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高、利用率低

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由于受办学经费、办学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一些职业学校无力购买最先进的设备,教学用的实训设备无法比拟企业实际生产用设备。二是实训基地建设偏重于硬件设施建设,盲目追求规模化、现代化、高档化,软件建设滞后,实训基地依然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利用率达不到预期。三是实训基地内外开放程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

众所周知,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利益,不管是半工半读还是工学结合,企业在合作里面除了人才方面的利益外,基本得不到其他方面的利益,一些企业还担心学生去实习影响企业的生产。教育部推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模式,希望企业走在前面,成为这种模式的主导者,而现在企业比较消极被动。在政府现有政策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没有政策支持,企业得不到更多切实的好处,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3、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在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普遍被认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可操作性,可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当前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原因是职业院校的教师不能做到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理念、新管理模式,教材内容无法及时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三、木材加工专业群促进牡丹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设思路

木材加工专业建设应本着“依托行业企业信息,考量市场人才需求,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全新课程体系,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开发工学结合教材,注重职教集团功效,兴建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服务牡丹江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使牡丹江成为推进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先导城市。

1、实施订单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

在学校招生阶段即引入企业进行联合宣传,直接为一家或几家行业知名大型企业进行“招聘”,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和学生终身发展的诉求,将企业管理人员、有经验的技术师傅请到校内,归纳行动领域课程开发时,共同讨论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重点,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制订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由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人员进行职场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加强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的实训,互聘教师,由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提供指导接收学生就业,成为校企紧密合作、工学结合的楔入点。

2、兴建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在黑龙江省“哈牡绥东”对俄出口加工产业带上的拥有木材加工专业的中高职及本科院校应在现有教学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集学生实训、教师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使其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搭建集团内校际间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校际间师资交流、培养、互聘共享平台,构建各院校间物质资源的共享平台,立足黑龙江木材加工产业建设与发展,满足全国木业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3、尽快可发适合中高职教学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与教材

2014年6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其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也为职业教育办学提出了总体要求。那么,在行动领域课程开发时,就要适应高素质劳动者(中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的可持续发展在要求;抛开传统的对学科系统性、完整性追求,选择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中能够应用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通过课程整合和内容综合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方向与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讲究繁琐的计算与推导,而是重视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快补充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系列规划教材。教材开发应同时兼顾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培养今天的就业者,明天的失业者,要避免教育的功利性,倡导人文精神。

4、多渠道服务本系统与地方木业经济,凸显社会职能

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即是大力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力地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更好服务牡丹江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应建立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引导和激励职业院校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打造一支具有行业知名度的专家队伍和一批专业研究团队,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共享技术成果。建立木材加工专业人才技能鉴定的培训平台,职业院校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为木材加工、家具企业培养在职工人,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企业工人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合格率,彰显校企之间深度合作。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青年专项课题《木材加工专业(群)建设对牡丹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4Q18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田雪莲,王春梅.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营销策略分析.经济师,2010.8

[3]李月.木材加工专业(群)建设对牡丹江经济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J],科技展望,2015(9)

[2]乔厦.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区域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的研究[M],北京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