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钟伟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钟伟楼

钟伟楼

江门市新会规划勘测院

摘要:GPS测量技术是一种以GPS技术为依托的工程测量手段,具备高度自动化、高精度的特点,由于优势十分明显,越来越受到测量工作者的关注。工程测量涵盖工程建设中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与管理阶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外,其对于测量手段的要求较高,必须要具备很高的精度,因此,探讨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并研究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技术要点

1GPS技术的概念

GPS技术主要是指全球定位技术,能够借助于卫星导航来开展各类定位工作,并且可以对卫星覆盖到的所有区域进行观测。GPS技术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创立的,真正开始广泛使用则是在1994年。我国的GPS技术在近几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突破,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卫星导航的相关技术已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对于GPS定位来说,只要相应的信号接收设备能够同时接收到三颗卫星传递回来的信息,那么就能够通过这些信号来计算出自身相对于卫星的坐标,并通过三维定位来确定设备所处的位置,从而通过借助卫星来了解更为全面和详细的观测数据。

2GPS测量技术的特点

2.1快速定位

GPS测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手段,其具备完善的配置,采用实时动态定位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和实时定位,并提供精准的三维坐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具有效率高的特点。而且观测站之间对于通视性没有要求,可以灵活进行选点。但在实际设置过程中,要求观测站上空要具有较好的开阔性,以此来实现GPS卫星信号的有效接收。

2.2全天候观测

利用GPS测量技术,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进行连续观测,而且不会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同时观测时间较短,在观测时能够快速进行定位,这就进一步缩短了观测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

2.3定位测量过程精确度较高

GPS技术的内部组成结构,包含用户仪器设备部分、地面监测站部分,空间卫星部分,其中用户仪器部分可以借由对多颗卫星的同时连接,切实且充分地实现对大气折光差问题、卫星钟差问题,以及卫星轨道误差问题等系统性误差问题的全面同时解决处置,继而有效且充分地彰显和发挥GPS技术在实际空间测量技术作业活动过程中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2.4操作简单、便捷

由于GPS测量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而且接收机越来越向体积小型化和操作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观测过程中,需要整平中天线,通过掌握天线高度后并打开电源,实现自动观测和自动接收测量信息,从而获取补测点的三维坐标。

3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3.1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也是最基础的技术之一,GPS定位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服务,其主要原理是通过GPS接收机将信号接收过来,在误差处理之后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准确的位置信息,随后,将位置信息传输到连接的设备当中,相关设备会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与变化,最后再传输给移动终端,实现定位功能。GPS定位技术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基于CellID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基站的Cell信息来定位到用户所在的位置,精度受基站分布与覆盖情况的影响;一种是基于AFLT的定位技术,也就是AdvancedForwardLinkTrilateration技术,该技术是CDMA特有技术,通过监听基站导频信息、利用码片的方式,在三角定位法的计算下得到最终的定位位置;最后一种是基于AGPS的定位技术,主要通过无线网络的辅助来完成定位功能。

3.2虚拟现实的测绘

虚拟现实技术的绘制是GPS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测量工作的效率。相关技术人员使用GPS技术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直观呈现出某些区域的具体影像。因此,这项技术一般都会应用到地势比较险要的区域。在对地势险要的区域进行测量时,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测绘技术,可以远离测绘区域,直观体现出测绘地区的详细情况,有效降低工作人员测量的危险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但在一般工程中,技术人员可以轻易直接到达工程区域进行测量,就无需使用GPS技术功能了。

3.3RTK技术的应用

RTK技术是指实时动态差分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差分法,能够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这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在其发展方面也有着重大突破。RTK系统由基准站(坐标已知)和移动站(用户接收机)两部分组成,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根据接收到的差分信息进行求差解算,从而建立用户位置坐标。目前RTK技术已经应用于公路工程测绘地形图、地籍图,房地产工程的测绘址点等方面。在进行公路工程测量时,可以结合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模式进行测量,这样方便于各种前端数据的采集。而在进行房地产工程的测绘时,可运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以简化勘测的工作程序,加快检测的速度,提高准确性,保证了工作质量。

4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4.1桥梁、隧道工程测绘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桥梁、隧道工程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桥梁、隧道工程建设的复杂性,传统的测绘技术具备很大的局限性,不仅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测量工作量与时间都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测量精度也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在大型桥梁工程中,工程跨越的地域面十分广泛,很难实现两岸通视,在一些大型隧道工程中,隧道的长度比较长,受地势等因素的影响,隧道内会存在一些弯道,也无法达到两岸通视,这就为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传统测量方式很难实现有效测量。而GPS测量技术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精准度较高,在桥梁、隧道工程的测绘中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成本,提升工程的施工进度,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4.2施工临时水准点测量

在工程测量过程中,水准测量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由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测量结果存在不准确性,水准点距离偏远,这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运用GPS测量技术进行施工临时水准点测量,能够准确对施工临时水准点进行确定,规范具体的作业流程。并根据观测计划来进行外业观测,有利于全面提高外业观测的整体效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性。

4.3形变工程测绘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变形是较为常见问题,一旦发生工程形变问题,则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和增加施工成本,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形变控制工作。通过将GPS测绘技术在形变测量中进行应用,有效的获取到的精准的测量信息,进一步找出控制形变的方法。例如,在水电站大坝建设的过程中,受到水负荷压力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大坝出现形变,不利于大坝的正常运行,这时,就可以利用GPS测量技术对大坝进行严密监测,并且要连续性检测,水电站的监测人员选择一个最佳的基准站,然后在大坝变形区域内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并安装GPS接收机,这样就能实现对坝体的实时监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准站的建立必须要远离坝体。

5结语

通过对GPS系统的了解以及对GP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GPS测量技术为工程测量解决了很多困难,不仅使工程测量的工作更加简单,还保证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也将随之进步,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戴建安,晏承志,孟伟.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

[2]李德恒.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及特点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