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计量属性应用的若干思考

/ 2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计量属性应用的若干思考

祝瑞霞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任意进行交易。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1.交易双方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是公允价值获取的前提条件,且必须在双方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下,彼此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可能。并且企业应该符合持续经营假设,还需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交易,双方应该都是真实意思的表达。

2.公允价值的计量时间是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立足于即期的信息对资产或负债做出评价,能够反映出这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公允价值会计使会计反映从静止走向运动,更能准确反映会计信息质量,这也是公允价值计量优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原因。

3.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客观价值,公允价值在本质上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进行计量。如果存在活跃市场下的资产或负债,该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它们的公允价值。当然这里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主要是指交易在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等机构进行定期交易所获取得的价格。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就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因此,这就要求必须采用一些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方法获得恰当的公允价值数额。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成本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时,公允价值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会计计量属性的总称或代名词,现在人们对其讨论的焦点已由“是否使用”转向“如何使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意义

1.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公允价值不仅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还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较为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能够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其高度的决策相关性受到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多方青睐。

2.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为一种理智双方在无干扰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与业务是否发生无关、只要双方同意就会有价格的一种计量属性,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计量和反映,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会计计量属性在这个问题上的缺憾。并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仅能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现时信息,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影响的可能程度,还能更好地向信息使用者、公司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四种计量属性。但是,准则依然强调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基本准则第43条就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非主导性在具体准则中还有进一步体现,几乎所有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体准则都规定资产或负债都要以成本进行计量,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可以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其进行计量。

1.在金融工具领域的应用

此次新会计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中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可以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2.在非金融工具领域的应用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非金融工具领域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但限制条件依然比较苛刻。例如,《企业会计准则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运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应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也有类似的规定。再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前提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则规定,可以运用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其中,商业实质是指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中外比较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扩大。通过国际和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的比较,可以看出,国际和我国对公允价值应用范围都在逐渐扩大,由金融工具领域向非金融工具领域扩展。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非主导性。在国际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逐渐取代传统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成为会计计量属性的新的主导力量。而在我国,历史成本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金融工具、非金融工具中都有应用,但同时要求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条件的严格限制。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上,可以看出国际上基本上都规定资产或负债在计量首先应当应用公允价值,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公允价值无法取得时才可以使用其他计量属性。而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非常谨慎,都是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才使用,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