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浅谈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林汉浩

林汉浩(汕尾市技工学校,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本文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两个方面,阐述如何教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进入21世纪,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所必备的一种现代化通用智能工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已成为人们所必需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除了能让学生顺利毕业外,还可以使其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浅谈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1教学模式

1.1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技工学校公共必修课纳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为学生办理毕业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可见本门课的重要性。然而,从技校的生源来看,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普遍较低,这些因素给技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老师如果没把握好的话将会造成有基础的学生因“吃不饱”,而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没基础的学生因“吃不了”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广东省“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以及《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备课,精心地组织上课内容。特别是在上机操作课中要紧贴考试大纲,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出难度在易、中、难的多套实操题目,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2精讲多练、边讲边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学得再好,不能上机操作最终也都等于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着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及时给学生进行适当的上机练习,那么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如果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也难以保证,几堂课后,学生便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精讲就是要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多练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练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并掌握操作方法。边讲边练就是要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因为记忆动作不像记条文那么容易,学生除了在脑中形成印象以外,还必须亲手练过才易记住。如果教师一次演示太多,学生看到后面部分时,前面部分就已经模糊,动作练习便会经常出错,在只有讲解而无示范操作的情况下,学生一般听了10~20分钟之后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教师每次讲解的内容不宜多,一堂课我们一般可以安排2/5的时间进行讲解、示范,讲出关键的操作即可,其他内容可让学生来解决。这样做,一是因为技校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二是因为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更加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因此要留出足够的时间针对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讲解。

2教学方法

2.1任务驱动

老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兴趣为主线,统筹兼顾,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学以致用。

例如:在WORD图文混排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版面让学生完成,比如手抄报。课前让学生自己分解任务、列出任务,上机过程中,老师讲出操作的关键部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没有学透的问题。其余的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因为学生自己分解出来的任务,更加符合他们自己的要求,适合他们自己的思路,更加具有学生自己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这样做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培养了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2分组学习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有的放矢地自觉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羊式”的上机是不能取得实效的。在上机操作课中可以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二、三个学习能力、表达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每节上机实操课,老师先检查、辅导这几位小组长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各小组长协助老师对本组的同学进行检查、辅导,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手来,最后由老师对各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这样做不仅对于后进生是一种帮助、辅导,而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一种巩固知识、深化技能、提升能力的过程。对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不同的帮助,让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完成任务。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

2.3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发掘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竞赛机制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在指法和打字的练习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教师讲授、学生苦练的方法,对于好说好动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这种方法无疑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下降,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低和课堂纪律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可以引入竞赛机制,例如:把每堂课中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并建立成绩档案,在下课前对学生的成绩及近期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公布,同时对成绩好的、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加分等奖励,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以及近期的变化情况,形成你争我赶的竞争局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4采取现代多媒体动态教学方式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类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一个概念、一条命令都是通过相应的操作来表达,如windowsXP使用、word操作等知识的讲解已经无法用传统“黑板+粉笔”的模式去完成。采取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实现手把手教学,达到讲演统一,演练统一的效果。增强教师在教学演示中的主导作用,简化教学过程中复杂的语言描述,使计算机操作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突出计算机技能课的特点。有效的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发生,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可学、想学、乐学,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对基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应用基础[Z].

[2]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职业技能教学[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