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的体会

/ 2

针灸治疗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的体会

李佳音

李佳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407-02

【关键词】针灸治疗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1ynaphocyticchoriomeningitis)的病原为病毒,因进食带有病毒的鼠类污染物,或吸入鼠类排泄物污染的尘埃而传染,多见于春秋季节,20~30岁的青年发病较多。

一体针疗法

1.初热期

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穴1.0±0.2寸,向上斜刺大椎穴0.8±0.2寸,向前或向后平刺百会1.2±0.2寸,向后平刺太阳1.2±0.2寸。直刺曲池1.2±0.2寸,直刺内关1.2±0.2寸,直刺合谷1.2±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较强刺激手法行针,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大椎穴用强刺激手法行针30~60秒,不留针。每天治疗2~3次。

2.危重期

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穴1.0±0.2寸,向上斜刺大椎穴0.8±0.2寸,向前或向后平刺百会1.2±0.2寸,向舌平刺太阳1.2±0.2寸。直刺曲池1.2±0.2寸,直刺内关1.2±0.2寸,直刺合谷1.2±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太中0.8±0.2寸。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较强刺激手法行针,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大椎穴用强刺激手法行针30~60秒,不留针。点刺第一组的人中、第二组的十宣,每穴出血3~5滴。每天治疗3~4次。

3.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进行针刺治疗。向下斜刺哑门、风池0.5±0.1寸,直刺廉泉、风池0.5±0.1寸。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出血2~3滴。斜刺颊车0.6±0.2寸,平刺地仓0.6±0.1寸,向印堂穴方向平刺鱼腰0.7±0.1寸。向中极斜刺关元1.2±0.2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八髎1.2±0.2寸,向脊椎方向45°角斜刺肾俞0.8±0.2寸。向上平刺臂臑1.5±0.2寸,直刺曲池1.2±0.2寸,斜刺天井、温溜1.0±0.2寸,直刺合谷、内关1.2±0.2寸。直刺秩边1.4±0.2寸,直刺环跳3.0±0.5寸,再刺殷门、承山1.4±0.2寸。向脊椎方向45°角斜刺肾俞、气海俞0.8±0.2寸,向脊椎方向45°角斜剌大肠俞、关元俞1.0±0.2寸,直刺绝骨1.4±0.2寸。直刺伏兔1.0±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丰隆2.0±0.5寸,直刺陷谷、太冲0.8±0.2寸。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每天治疗1次,除了点刺出血的穴位之外,其他穴位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行针为主,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体质较好的患者则可采用较强的刺激手法。尿闭或尿失禁者每天可治疗2~3次。

二电针体穴疗法

主要用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面瘫、上肢瘫痪、下肢瘫痪的治疗。

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相距较远的两个穴位留针,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20分钟。每次电针4~6个穴位(交替使用)。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每天治疗1~2次。

三头针疗法

主要用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各种功能障碍的治疗。

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1.5寸毫针进行针刺。采用平刺法进针,各穴的刺入深度为1.2±0.2寸。每天治疗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用较强刺激手法行针,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四电针头穴疗法

主要用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各种功能障碍的治疗。

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普通头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语言障碍者、面瘫者,将头穴与风池穴接电针治疗仪;上肢功能障碍者,将头穴与内关、曲池接电针治疗仪;下肢功能障碍者将头穴与足三里、伏兔接通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

五穴位埋线疗法

采用穿刺针埋线法,该法适用于单个穴位埋线。

上肢瘫痪:每次从两组穴位中双侧各取2~3个,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3天,穴位不重复使用,直到两组穴位均埋线1次。

下肢瘫痪:每次从三组穴位中双侧各取2~3个,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5天,穴位不重复使用,直到三组穴位均埋线1次。

上肢瘫痪:向上平刺臂臑1.5±0.2寸,平刺列缺1.2±0.2寸,直刺曲池1.2±0.2寸,直刺内关1.2±0.2寸,直刺合谷1.2±0.2寸,向脊椎方向斜刺C4~C7夹脊穴0.6±0.2寸,直刺外关1.2±0.2寸,直刺天井1.0±0.2寸。

下肢瘫痪:向脊椎方向45°角斜刺肾俞、大肠俞0.8±0.2寸,直刺秩边1.4±0.2寸,环跳3.0±0.5寸,直刺殷门、承山1.4±0.2寸,向脊椎方向斜刺L1~L5夹脊穴0.8±0.2寸,直刺三阴交、绝骨1.4±0.2寸,直剌伏兔1.0±0.2寸,直刺足三里、丰隆2.0±0.5寸,直刺陷谷、太冲0.8±0.2寸。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镊子取一段1~2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并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拿针,刺入皮肤至所需要的深度。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5天后取下纱布即可。多用2~3号羊肠线。一般20天重复埋线一次。

参考文献

[1]华华;吴洁;张丽梅;经方拾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2]周仲瑛,蔡淦,张烘斌,等.中医内科学,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