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解决小学数学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如何去解决小学数学问题

陈华

陈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1-010-0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升华,是学生养成数学能力的重要一课。同时学生在应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以致用。那么为了打造解决问题的高效课堂,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呢?下面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问题

1.重视审题能力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现在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审题习惯不是很好,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但是审题能力和审题习惯不是一个星期和一个学期就能养成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在训练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学生知道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即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问题。此外,还要学生知道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我们教师平时也出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让学生训练,学生在训练中出现错误,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的数学思想。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将其上升为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就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学生只有学会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知识、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数学能力。像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面积计算问题,学生如果掌握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解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

二、把“大数”化“小”

例如,一本书共369页,平均每天看41页,多少天看完?对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将原题改为:一本书24页,平均每天看8页,多少天看完?他们往往能脱口而出“3天”。再用“小步子”进行追问: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两题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三、整理挖掘教材中“问题解决”的基本素材

教材中的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了以文字叙述为主的呈现方式,问题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情景,有实物照片或图片,有卡通漫画或对话等。这样的呈现方式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学生愿意解决这些问题。事实上,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也很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材在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题目,而其中许多题目需要学生从情境中收集信息,整理、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有些题目具有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机会。

四、实践应用,内化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课学习之始,学生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具体问题中来,对具体问题必然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初步掌握了列举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以达到对列举策略的内化。订阅杂志、投镖游戏等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事例为原型抽象为数学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目标之一,同时这两项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以列举的策略来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一定的原动力。

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想提升学生的解题方法多样化,那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具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才能够做到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问题。故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他们就能够对数学知识点有着更好的掌握。当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时,他们自然会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要切实抓住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并且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这是实现解题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基础。故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解题的思路。但是,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不同的算法交给学生,将重点放到解题的算法上,这样其实对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问题能力并不是非常有效。

总之,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将新的知识摄入,更多的是将已学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己有,达到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升华过程。解决问题的教学既要保持课堂的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新课标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应用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学生成长的“铺路石”,教育的路还很长,我将不断探索寻求更优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