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影响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张维霞李克锋于春光刘艳

临沂市纤维检验所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摘要:纺织品纤维检测工作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检测流程较为琐碎,相应的纺织业企业以及检测部门必须在提高精确检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合理的方法。通过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合理的检测方法、科学的检测流程等来做好检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有效规避失误现象的出现,切实提升最终的检测质量水平。

关键词: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影响因素

引言

目前,纺织纤维制品检验包括许多项目,大体上分为物理指标项目和化学指标项目。其中物理指标项目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纤维含量、强力、密度、缩水率、色牢度等,而纤维含量是除了安全指标外最能体现出纺织制品的品质的一项指标,并且在纺织品贸易中纤维含量牵涉到是否存在欺诈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不同的纤维含量织物的相关性能不同,如涤棉产品涤棉混纺比50/50、70/30的织物断裂强力、织物风格、织物的舒适度等不同,涤纶纤维、棉纤维的价格不同,产品的价格不同。因此分析总结影响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因素,对于实际检测操作中得到科学准确的纤维含量值尤为重要。

1.纺织品纤维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分析

1.1实验样品容易受到污染

在纺织品的抽样环节,由于抽取样品时所使用的仪器存在不洁净现象,导致样品被污染,在进行检测时,就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度。其次在抽取样品时,由于保管不力从而致使样品受到了污染,使得被检测的样品已经无法满足实验检测的需要。样品受损是影响不确定度一个因素,此外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也有可能导致出现这一情况,工作人员在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极有可能引发取样的失误。

1.2工作人员的能力影响不确定度

在成功取样以后,就进入了对样品德军检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引发不确定的因素众多,可以说检验环节是出现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在对样品进行检验过程中,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是第一个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整个检测过程都需要工作人员来完成,若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差,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实验;若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将会导致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最终导致不确定度的产生。

1.3检测仪器的影响

检测仪器多检测结果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或因为检测仪器本身精度较低,或因为检测仪器发生故障,或因为检测仪器无法正常工作,或因为工作人员不会操作等因素。这些都会导致检测仪器不能够正常检测,并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4检测试剂造成的影响

在进行检测过程中,为了准确确定纺织品中的纤维含量,需要使用一定的检测试剂。检测试剂大多是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和样本发生相融,从相融中分析纤维含量,从而可以获得详细的实验数据。但是能够发生相融反应的化学试剂,对样品本身也是有腐蚀性的,这种腐蚀性就导致检测结果会具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虽然经过修正系数修正过,但是检测结果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1.5扩展以后的不确定度

在合成不确定度以后,仍然无法有效地表示不确定度,此时就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当然到了这一环节的实验,都是有难度的实验,需要认真对待,因此在对扩展不确定度的判定上,假设扩展后的不确定度为U,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到的公式有:U=KU(x)。在这个公式中,将合成后的不确定度带入到其中,进行再一次的计算,然后根据不确定因子K的变化,从而确定出扩展以后的不确定度,也从此处可以得出纺织品中的纤维含量,纺织品中的纤维含量用公式表示为:X=X+U。在这一公式中,可以得出最准确的不确定度

2.纺织品纤维检测过程中的的实验仪器

在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仪器不仅有光学显微镜、纤维细度分析仪、干燥烘箱等,还包括了电子天平、红外光谱仪等。这些仪器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主要用于对纤维进行初步定性,例如光学显微镜主要是对纤维形态进行观察,而红外光谱仪则是对化学纤维的红外吸收谱图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对照谱图库中的标准谱图给出快速鉴定结果,利用所获得的数据完善后续检测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所使用仪器的等级或是精准度不满足实际的检测需求,将会影响纤维含量检测结果。因此,相应的检测部门以及检测人员在开展检测工作前,必须对仪器的精度以及性能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熟练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性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仪器的失误率,保证发挥出自身的效能[1]。

3.纺织品纤维检测过程中的的检测方法

纺织纤维含量的实验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法与化学法两大类。在检测过程中一般会根据样品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实验方法。物理法主要可以分为直接确定、手工分离以及显微投影法3种,其主要是根据样品的纤维含量类型的多少来进行选择。而化学法主要是根据纤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来获得检测数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般是用化学试剂将其中某种或者多种溶解去掉,后续对剩下的不溶纤维进行烘干冷却和称重,从而获得纤维含量值。由于化学法所涉及的原理是化学溶剂对纤维的溶解,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对不溶纤维损伤,而物理法很好地规避了对样品中纤维的损伤。因此,在实验方法上的选择上,必须要进行多方面分析,只有在进行纤维定性后才能够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从而规避相应的问题。

4.纺织品纤维检测过程中的的实验过程

4.1取样

按GB/T10629规定取实验室样品,使其具有代表性,并足以提供全部所需试样,每个试样至少1g。织物样品中可能包括不同组分的纱,在取样时需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取样时未包括所有种类的纤维,结果中会缺少纤维的种类;定量分析时取样不均匀会造成数据的差异。因此,取样必须要使得试样具有代表性,这个过程正确与否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4.2预处理

将样品放在索氏萃取器内,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待样品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样品浸入冷水中浸泡1h,再在(65±5)℃的水中浸泡1h。两种情况下浴比均为1:100,不时地搅拌溶液,挤干,抽滤,或离心脱水,以除去样品中的多余水分,然后自然干燥样品。其实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样品中非纤维物质,减少这些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预处理这个步骤将对最终实验结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4.3溶液浓度

用一种溶液取溶解一种纤维成分,浓度越高,其溶解速度越快,但是当样品中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纤维时,其浓度过高必然会导致其它不溶纤维的损伤,影响最终结果;但要是溶液浓度太低,又会使得溶解不充分、部分纤维不溶解或者致使试验时间过长,从而拖延了整个检测流程的进度。

5.纺织品纤维检测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作为纺织品纤维检测工作的最后一步,作用也非常关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纤维公定回潮率、修正系数以及检测标准进行核查,避免错误地使用数据,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出现失误,从而使得整个检测工作的效果降低。这不仅会对相应的纺织品纤维检测部门的后续工作造成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纺织品业的稳定发展,降低经济效益[2]。

结论

对纺织品的纤维检测是一项十分精密的工作,在进行检测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检测结果的精度,影响纺织制品的质量,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加强对纺织品纤维的检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GB/T10629-2009纺织品用于化学试验的实验室样品和试样的准备.

[2]GB/T2910.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