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计算机课一体化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技校计算机课一体化教学初探

张佩文

张佩文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技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文章就技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计算机

1深刻认识教学对象

技校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这些学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总体来讲,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两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因此它们是两类不同的教育,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于是技工学校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上都要有别于普通高中。

2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

现行许多计算机教材中的软件操作教学内容就像是看软件说明书一样,只是按菜单讲解各个命令有什么作用、怎么操作等,大多没有实际的典型的案例,十分枯燥,即使是很简单的操作也会让学生觉得很难学,学了也容易忘记。因此在教材编写中,要改革现行教材的写法,精心编写一些典型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情景的案例,运用案例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

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在于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要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②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③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④最好还具有生动性,比如可以用一个故事情景把案例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在扮演情景当中的一个角色在完成任务,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⑤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案例以外,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案例习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

3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室安排是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通常老师讲解部分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上机实践部分是在计算机房进行。由于技校计算机课程大多是讲软件的操作,在多媒体教室讲了的操作步骤,等学生上机房操作时又忘记了,老师又要重新讲,这样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与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校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技校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

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具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使计算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第二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在教学中容易形成有些学生“吃不饱”,大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班内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A、B、C三层,A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是中等的学生,C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C层学生,其余为B层学生。在上述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这种分层分组要注意:①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②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③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

教师在授课时,以C层为教学起点,重点面向B层,同时准备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题目供A层学生练习。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教师下来指导,同时各小组组长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帮助指导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自己,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优化了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技师学院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