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兴趣的启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物理兴趣的启发

任继明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双语学校任继明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于蓝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胜于蓝就是较前人略高一筹。因此就要求不能受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循规蹈矩,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能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对于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

有的学生学过简单机械后就问教师:是不是越省力的简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就越高?有的学生学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后就问:电流表为什么不能并联到被测电路的两端?电压表为什么不能串联到被测电路?如果电压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会有什么现象?能不能达到测量的目的?总之,“启发”的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重浪花,使他们获得教材上并没有写进去许多有用的东西。

逐步培养学生会通过形象思维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基本任务之一,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不少教师往往简单地认为,教师根据教材一字不差地讲解概念就完成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这是对概念教学的曲解。所谓掌握概念,就是要求学生会探索概念,在形成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在运用概念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概念。

学生很少懂得物理概念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要引入某一概念。例讲,在讲“杠杆”内容时,引入杠杆概念前提问学生:什么叫杠杆?好多学生被问得哑口无言。直到学生照教材上读了原句才解了围,这样引入概念是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其实任何物理概念都是有事实基础的,教师应精心选择最好的事例,最好的演示,最好的实验,向学生提供直观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透过形形色色的现象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并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本质特征来。

给概念下定义。就以“杠杆”概念为例,都必须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杠杆这个概念引入比较容易,一是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例子很多,二是小学自然教材中关于杠杆讲得比较具体。因此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这两个长处,让学生摆出各种杠杆的实例,并把有代表性的杠杆示意图画出来,如撬石头,撬开饼干筒的盖,开汽水瓶的盖等;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用途各异的杠杆共同特征来给杠杆下定义。

培养学生善于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将新旧物理概念进行类比的方法。当然,被类比的两物理概念必须有某些属性的相似。这样既加深了对旧概念的理解,又为引入新概念铺平道路。

例如,密度概念、压强概念、速度概念、功率概念等就可进行类比,这四个概念中最先接触的是速度概念。让学生理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可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而这个相同的时间一般取单位时间,因此匀速直线运动快慢就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速度。这样,在讲密度时,当学生知道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呢?让他们用类比方法,类比出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特性。这样就能顺利地引入密度概念。其他如压强、功率等也可用此类比方法来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