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采矿方法及采矿生产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煤矿井下采矿方法及采矿生产技术

倪启跃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十九工程处倪启跃

摘要:煤矿井下采矿过程中,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出于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需求的考虑。本文首先分析煤矿井下采矿的方法,其次对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进行探讨。最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煤矿采煤工程生产技术进行探讨,从而促进煤矿井下采矿技术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煤矿;生产技术;采矿;方法一、煤矿井下的采矿方法在进行煤矿井开采时,为了提高煤矿井的生产效率,实现高产、高效采矿,就必须选择高度集约化的开采技术,同时不断引进和研发各种高性能的采煤工艺、装备等。选择高度集约化的开采技术,加上高性能的采煤工艺、装备,能够极大的提高煤矿井下采矿作业的安全性、高效性,从而为煤矿井的顺利、安全、高效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选择合适的采矿技术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采矿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以便提高采矿技术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从而使煤矿开采作业达到现代化生产水平。

若是开采的煤矿具有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的特点,则应针对性的采取埋深浅控制技术、硬顶板控制技术、硬煤层处理技术,将其有机结合以便形成一套高产、高效的现代化采煤技术。

在开采缓倾斜长壁薄煤层时,应选择可靠性高、体积小且功率大的薄煤层采煤机或刨煤机,为了充分发挥采煤机的作用,还应选择合适的采煤机来加固采煤机的稳定性,同时根据开采的薄煤层和选择的采煤机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高效配套开采技术。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采矿,就必须提高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利用各种高产、高效的机械化设备达到目的,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保障系统。采用合适的支架设备来加固矿井围岩的稳定,并采用相关监控设备对支架的位态、支护质量、围岩状态进行监控,而后根据监控信息诊断采煤机和矿井的实际状况,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善支架、围岩系统控制,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油、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从而为实现高产、高效采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煤矿井下的采矿生产技术(一)深矿井开采技术深矿井开采技术的重点就是开采矿压控制、井巷布置、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火灾防治等。深矿井开采技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攻关研究,例如深矿井的围岩状态与应力场分别状态特征;深井作业环境变化情况;深井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深井巷道支护技术与装备;深井监控技术;深井高效、高产开采技术;深井开采火灾防治处理技术。

(二)巷道布置开采技术巷道布置在煤矿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巷道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煤矿井是否能够顺利生产。同时,煤矿井巷道布置还直接关乎着煤矿开采成本,因此,煤矿企业必须仔细考察煤矿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采煤方式,采煤技术科学合理的布置煤矿井巷道。对煤矿巷道布置进行优化,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对煤矿巷道布置技术的研究,使其与煤矿开采技术、煤矿井作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有机结合,这样能够节省运输矸石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针对优化后的巷道布置,采取相应的开采技术,不仅能做到边挖掘,边开采,还能大幅度提高采矿效率,有助于进一步实现高产、高效采矿。

(三)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加强采场围岩控制非常有必要,若是采场围岩不稳定,那么必然会给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通过我国多年的煤矿开采经验表明,将现代化理论与分析法、计算机测量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准确探测出地质构造情况,不仅为煤矿开采提供了便利,还能够对煤矿采场的岩层情况进行全局把控。

因此,完善采场围岩控制理论,以此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技术对采场围岩进行有效控制、强化,能够有效确保煤矿开采安全,提供煤矿开采效率。

案例1某煤矿工程井下采矿生产的基本情况某煤矿工程分为走向长度250km的30个勘探井田,经勘测单位详细调查,确定含煤层为23层~50层,其中有10层~20层为可开采层,平均厚度为29.3m。煤矿井下可开采层以中厚煤层为主,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含有不同量的细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并分为上煤组、中煤组、下煤组三个含煤组,其中上煤组比较稳定,而且厚度均匀,有2层以上的可采煤层,中煤组以中厚煤层和薄煤层为主,在层数、厚度等方面变化幅度比较大,并有明显分叉、尖灭等病害特征,下煤组亦含有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厚薄不一且不够稳定。

2案例煤矿工程井下煤层开采技术的应用(1)走向长壁厚退式协调开采技术。在开采过程中,发现后方存在采空区,并有明显倾斜现象,为了避免该位置发生坍塌事故,工程决定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协调开采方式,即在该位置修筑台阶形状的工作面,并沿着开采方向往下布置工作面。

另外在存在高瓦斯的邻区矿井内,亦采用这种多工作面协调开采方式,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瓦斯治理的困难。

(2)条带法开采技术。针对案例煤矿工程存在覆岩危害的开采区域,采用条带法开采技术,一方面能够控制地表的沉陷,另一方面可以回收村庄建筑物下方的部分压煤。该技术的应用,是在覆岩层留设条带煤柱支撑,以便协同开采和生产,并在高瓦斯的矿井区域,提高煤矿资源的回收率和掘进率,有助于实现煤矿的规模化开采。

三、结语总之,本文对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矿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企业,必须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确保所选择方法与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的优点进行进行煤矿开采,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效、高产采矿,还能确保整个开采过程的安全,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王京华赵云丽.煤矿安全生产忧思录[N].中国企业报,2005/03/08.[2]记者李彬.高科技设备是煤矿安全保障[N].科技日报,2005/10/15002.[3]孟絮屹,桂祥友,郁钟铭.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02:81-82+88.[4]姜海鹏,高亚斌,王术睿.可靠性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0,06:41-43.[5]赵光普,刘锐,白亚光.我国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9: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