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作业指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作业指导研究

刘海刚

天津传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弱电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通过有效控制电压的等级实现降低电压的目标,该种分类中通常具有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之分。另一种主要是指诸如电话、计算机等带有语音、图像数据的信息源。弱电工程是施工建筑项目的重要构成内容,该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体工程的建筑质量。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开展了关于建筑弱电工程的管理问题分析,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过程中弱电工程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弱电工程;施工管理

引言

智能建筑弱电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并朝着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出入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楼宇、小区、校园等建筑智能化工程当中。文章介绍了电缆桥架、线管安装,线缆敷设,设备安装方法及需注意事项、质量标准等,为提高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质量、施工速度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智能化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当前我国计算机以及各项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在整个大发展背景下,智能化建筑获得非常好的发展渠道,其中弱电系统的运用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在弱电系统建设中通过专业的企业实现制造,从质量的管控上具备非常大的保证,但是从实际的操作来看,还是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环节,这主要与弱电工程本身的缺陷性有所关系,因此施工企业对建筑弱电工程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弱电系统建设需要遵循经济性以及可靠性的建设原则,从经济角度来看,弱电智能化系统通过多个系统共同组成,每个子系统中还包括一些其他的部分,因此必须要保证其具备经济性。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智能化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每个子系统具备独立性,一旦其中一个系统发生故障问题,其他部分不会受到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可靠和稳定性。

2建筑弱电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项目管理计划的进度安排不合理

在建筑弱电工程的实际管理工作开展时,经常会出现由于弱电工程建筑项目的计划方案进度与实际施工进度之间存在差距,进而导致整体的工程施工方案被打乱,导致下一项施工任务被拖慢,影响施工管理的问题出现。此时,作为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管理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及时更改现有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计划,以便于跟上预期工程施工方案的进度,使两者保持一致。但是,由于部分施工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并不丰富,自身所掌握的管理理论知识也比较匮乏,无法有效地把控施工规范、工艺以及相关联的施工组织工作计划安排,进而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施工安排计划的调整,最终致使建筑弱电工程的管理目标实现困难。

2.2施工质量管控不到位

在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施工期间内,大部分管理者并未将施工的质量管控工作重视起来,致使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与预期的方案设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在部分施工管理期间,工程管理者为了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完成施工任务,会选择降低相关施工技术的要求标准,进而造成技术应用不当而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同时,还有部分弱电工程的施工团队在实际的施工期间并未严格依照施工工艺顺序进行施工,在图纸的实现过程中也存在“偷工”的现象。

3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作业指导

3.1电缆桥架安装

电缆桥架一般由托盘、梯架及其附件等构成,用以支撑、保护电缆,根据构造不同,可分为梯形桥架、槽型桥架。电缆桥架的选用及安装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设计要求、线缆数量、安装位置等选用合适的桥架及安装方式,具有使用灵活的优点。一般电缆桥架安装分为屋顶上吊装、墙壁上侧装以及地面支撑安装,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1)安装支架(吊杆)。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电缆桥架安装方式、支架(吊杆)安装位置、安装高度等具体信息。支架(吊杆)安装前,需利用激光水平仪或拉线等方式确定其安装孔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用套有记号笔的金属杆沿着激光水平仪射出的直线或拉线方向做好标记,确定开孔位置,并打孔。支架(吊杆)采用膨胀螺栓连接,且配装弹簧垫圈,固定应牢固可靠,固定螺栓朝外。支架(吊杆)安装间隔,在无具体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直线段间距一般为1.5~2m,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吊杆)间距应均匀。在桥架端口、分支、转弯处不大于0.5m,应安装支架(吊杆)。(2)电缆桥架安装。电缆桥架与桥架(或弯通、三通)之间一般采用连接板进行连接,连接板用螺栓进行连接,螺栓由里向外穿,螺母在外。电缆桥架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桥架与桥架之间,桥架与盖板之间、盖板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所有桥架必须妥善接地,各节桥架之间采用大于10mm2编织软铜线进行电气连接,软铜线应统一朝下,自然弯曲。

图1电缆桥架安装示意图

3.2线缆敷设

(1)施工准备:线缆敷设施工前,技术人员需仔细核对施工图纸,确定线缆编号、线缆型号、线缆敷设位置(首端、末端位置)、线缆径路、线缆预估长度等信息,并汇总于一张表格内,如表2所示,用以指导作业人员进行线缆敷设。(2)线缆敷设一般从信息点(设备终端)位置往机房方向进行敷设,线缆敷设前,首先根据线缆敷设作业指导表,书写临时标签,并在所敷设线缆始端300mm处,同时在对应线缆的放线箱上或放线盘上同样注明标签号码,以免出现编号混淆的情况。(3)线缆敷设至机房后,对线缆首、末端进行预估余留(预留长度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确定),并在线缆末端300mm处贴上对应标签。(4)线缆敷设完毕后,需使用欧姆表以及兆欧表或其他设备仪表对所敷设线缆进行通断、绝缘测试,以确保所放线缆未出现损坏。放线注意事项:(1)线缆在桥架、线管内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应受外力挤压和损伤,线缆间不应拧绞,不得有接头。(2)线缆在桥架或线管拐弯处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3)线缆敷设时需轻拉线缆,线缆拉不动时,可向反方向回拉,然后继续向前拉线,严禁使用蛮力拖拽。(4)线缆敷设时沿线槽每隔10~15m安排一名作业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人员安排),线槽拐弯、引上、引下及线槽与其他建筑物有摩擦的位置必须安排一名作业人员。(5)线缆敷设完毕后,上配线架、打模块前,线缆两端应有防水、耐摩擦的永久性标签,标签书写应清晰、准确。

表2

3.3加强图纸设计审核

提高对设计图纸管理的重视,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设计工程师负责,并且要提前对现场进行全面考察,掌握现场所有条件信息,在明确弱电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施工图纸,最大程度上来缩小图纸与现场的差异,确保能够为正式安装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在设计图纸完成后,需要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图纸会审,结合实际条件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商议和修改调整,尤其是关键部分要求标注详细的参数,作为现场施工的依据。尤其是施工人员要对图纸进行学习,明确设计意图,对施工目的和技术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减少不规范行为的产生,以免因为人为失误而遗留下质量与安全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整体推进过程中,弱电工程施工环节对于智能建筑的建造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基础上,为了有效保障建筑施工中弱电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就必须在施工期间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细则,积极应用加大对于建筑弱电工程的重视度、提升建筑弱电工程的界面管理水平等弱电工程管理措施,有效解决诸如施工质量管控不到位、施工项目管理计划的进度安排不合理问题,最终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冯艺威.建筑弱电工程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0):48-49.

[2]王煜.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2(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