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应用护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应用护理探析

李凤萍

李凤萍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肿瘤患者,使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其进行置管给药,观察分析治疗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879%,没有患者出现渗透性损伤、创口感染、局部炎症及静脉血栓等症状,出院后恢复情况较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结论:PICC导管能够有效缓解肿瘤患者因长时间输液带来的痛苦,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普及。

【关键词】肿瘤患者;化疗;PICC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266-01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都要接受静脉化疗治疗,传统静脉化疗法不仅会增大患者痛苦,还会提高静脉穿刺难度,不利于治疗方案推进。本文选取我院收治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都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该种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栓塞性静脉炎发生几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实验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96例、64例;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5.1±1.9岁;其中乳腺癌31其肝癌30例,淋巴瘤14例,食管癌14例,肺癌44例,肠癌17例,胸腺癌24例,咽喉癌16例;患者置管时间12~180d,平均时间97.1±2.9d。经排查没有PICC导管禁用案例。

1.2方法

1.2.1静脉选择。选取肘部静脉作为PICC导管置入部位。

1.2.2医疗设备准备。巴德PICC穿刺包一套,无菌手套2副,肝素帽2个,无菌操作盘一个,25U/ml稀释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只20ml注射器,1条软尺,1个10×12cm透明贴膜。

1.2.3操作方法。患者在手术台上保持仰卧姿势,上肢对外呈90°放置,患者其他部位用消毒巾包裹,测量穿刺点优先选取大臂静脉暴露处,进管长度等于同侧胸锁关节及反折至同侧第二肋间长度,穿刺点周边消毒范围不小于直径20厘米。穿刺手术前,准备好巴德PICC穿刺包,护士做好消毒准备,在患者穿刺部位布置杀毒孔巾,用穿刺针完全扎入患者静脉,将穿刺针内针轻缓的退出来,将穿刺针套管固定后,接PICC导管沿着内管往里传送。导管到达穿刺点与同侧胸锁关节之间后,要求患者保持体位姿势配合,头尽量朝向穿刺锁骨位置,进管达到患者体内指定部位后,抽出穿刺针套,并拉出PICC导管内的导管丝,将20ml注射器与导管末端连接,回抽见红后,再用肝素生理盐水清洗导管。将肝素帽与导管末端连接,用消毒碘酒对针孔周围进行涂抹,将敷料固定压住穿刺点10~20min,整理手术物件。

1.3结果

从穿刺效果来看,本组16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9%。有2例因病情严重,身体状况较差,无法完成穿刺送管,被迫改为经颈外静脉穿刺;有2例因精神压力较大,血管发生痉挛使得初次穿刺失败,经护理人员安慰和鼓励后,有1例二次穿刺置管成功,另1例最终以拔管失败告终;有1例因置管过程中患者身体状况突然恶化中断手术。有6例出现中轻度静脉炎症状(占比3.8%),采用硫酸镁消炎、湿敷以及实施止痛措施后,全部康复并顺利完成化疗治疗。所有患者均无出现渗透性损伤、置管感染和静脉血栓等症状,拔管后康复情况较好。

2.护理措施

2.1患者PICC

置管条件评估。评估患者PICC直管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是否达到插管治疗要求;

2.1.2患者是否由败血症、感染性病菌等导致插管感染的病症;

2.1.3是否有过敏性特征;

2.1.4以往是否有放射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者;

2.1.5过去是否使用免疫药物保持身体免疫系统功能;

2.1.6预定插管血管是否发生形变者。

2.2置管护理

如何选择静脉血管直接影响PICC置管成功率,优先选择顺序是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要尽量选择暴露、有弹性的血管;整个操作过程要在无菌状态下完成,置管操作完成后,要进行B超检查确认导管头部位置,以便适当修正;置管结束后,要密切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术后3天内患者要尽量减少身体运动量,以防止创口撕裂出血;置管结束后要及时更换针眼敷料,置管后24小时内更换敷料一次,此后每周1次定期更换敷料,同时更换肝素帽,若发现伤口处有渗血、敷料潮湿或松动时也要立即更换敷料,视情况决定是否更换肝素帽。

2.3患者出院指导

由于PICC导管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较长时间,患者要多次带管出入院,因此要强化患者长期带管意识。PICC置管对患者日常生活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如果运动量过大或者水浸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置管感染,因此要做好这方面消毒;要求患者每7天冲管更换敷料1次,如果发现局部有红肿痛、渗出等异常情况,要立即与医生联系处理。

2.4拔管护理

在准备拔出导管前,要做好止血准备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动作连贯流畅,拔出导管后检查其是否有残损问题,如导管末端有残损情况要进行复查。拔完管后,按压穿刺针眼10分钟,使用无菌纱布包裹1天。

3.讨论

综上所述,PICC导管留置法可以减少输液穿刺次数,降低穿刺对患者身体带来的应激性和痛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ICC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抗溶解性,不会与体内组织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凝血及细菌感染几率较小。留置PICC导管时,要向携带者宣教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增强管带维护意识,采用正确的方法配合护理人员置管操作及管道维护,以减少副作用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淑芹,孙丽芳,赵晓玉.PICC的维护[J].吉林医学,2012,33(22):4891.

[2]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J].护士进修杂志,2007,28(24):554.

[3]征英.PICC置管后的维护与安全管理[J].吉林医学,2010,11(31):5832-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