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

周亚静

周亚静(雄县雄州镇韩西楼小学河北雄县0718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虽已被重视,但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做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如何促进合作效果的提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迫在眉睫。本文就理论和实践方面相结合谈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和谐气氛;科学组建;良好习惯;合作契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中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1.营造和谐气氛

合作学习如同生命的网络,各个因素是不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因素对合作学习的作用都可能导致整个合作学习的成败。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置身合作学习中,其前提必须创设一个安全且自由的氛围,一个和谐、适宜的课堂人文环境。

1.1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做朋友知己,更加具有亲和力,使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合作成为一种需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会更加高涨,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1.2充裕的时间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的回答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害怕不必要的枝节问题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主观的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听过一节“平均数”的公开课,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将许多瓶量不同的水变成每瓶一样”时,一位学生很兴奋马上站起来说:“把水全倒掉。”这时教师不但没有责怪学生反而和颜悦色地鼓励说:“你的方法真有创意,要是水的总量一点也不少,你能想到好的办法吗?跟你的同学说一说。”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合作学习继续进行,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我,另一方面可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地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2.1优化组合;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组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其调配比列为1:2:1,即1为优,2为中,1为困,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又是对优等生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而每个小组之间水平大体平衡,便于公平竞争。

2.2合理分配;“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合作的一个必备条件。通常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当然,小组内其它同学也要做到细致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长的推选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的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3.抓住小组合作学习契机

3.1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越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那么除到小数部分哪一位比较合适?商怎样取近似值?在横式上抄得数时应注意什么?请你比较一下,取商的近似值和积得近似值有什么异同?”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克服“教”与“学”的难点。

3.2在教学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等知识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概念较多,而这些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这类概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时,组织学生讨论质数的特点,合数的特点,并且举例说明,使容易混淆的概念逐渐清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3.3在动手操作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教学“搭配的规律”时,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创设的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下,拿一拿,摆一摆,说一说。学生有的拿红帽子配第一个小人,有的配第二个,有的拿蓝帽子配第一个小人……,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

3.4在巩固复习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整理复习的教学中,教师以小组合作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检、互评、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查漏补缺,共同前进,共同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它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收稿日期: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