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探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赖晓云

(贵港市港北区港口高级中学,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化之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众多教师的重视。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内涵中,包含有重要的生命观念,培养这一观念能够让学生对于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能够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价值的观念,并且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生物学科研究学习的意义,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生命观念的培养如何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这些实践性的问题成为一些教师的困惑。基于此,本文围绕着生命观念的培养,结合教学实践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命观念培养

引言:

在高中的生物学科内容分布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生物知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能够将知识中包含的深层理念进行挖掘,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的双方面提升。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观念包括着,科学探究的理念、社会责任的理念、理性思维的培养与生命观念的培养。生命观念是其中与高中生物联系最为紧密的的内容,是生物学习中所特有的,值得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生命观念的具体内涵

生命观念,在狭义的范围中进行理解,可以理解成在对于生命的认知、对于生命的感受以及对于生命的态度等等。在生物学科的系统认知下,可以由四大基础的内容构成:结构与功能观,即在人以及动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其结构与功能和具体的现实环境之间具有越来越深刻的契合程度;物质观与能量观,需要在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进行认识,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观念进行学习;进化与适应观,其在具体的表现上即是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生物由于环境的多样性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色;稳态与平衡观,生物在进化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并且能够根据现实的变化以及需求进行调节。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主要的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引导,引领学生在课堂内正确的认识生命观念,并且形成认同的心理,在生活以及课外的活动中,继续进行强化思考。

1、通过生物模型的观察与构建培养生命观念

在生物中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科的角度形成对于生命本质以及生命构成的正确认知,在此基础上培养自我的生命观念。

有许多的知识点与此相关,例如:生物的构成基本单位是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在细节的表现上有所不同,在植物的细胞构成中有细胞壁。这些具体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教具进行展示,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进行共同展示。在学习较为复杂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构建生物模型,加深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强化生命观念。

2、通过生物实验课程培养生命观念

所谓模型是对于实体生命的一种模拟与模仿,学生的观察依然是建立在理论知识的结果与范围中。因此,需要学生通过具有实践性质的方式,加深对于生物生命构成的认识。在实验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实验器材都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观察到真实的生命存在,这些观察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学生可以直面生命的本质构成[1]。例如,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活体细胞的活动,具有模型无法具备的真实性。此外,生物的实验过程以及在实验中所持有的理念,是产生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验的实践,能够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实验的进行,能够使得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观察能力的提升以及总结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其中所包含的生命内涵。

3、利用校园环境培养生命的观念

生物的知识以及细节化的实验观察中,生命内涵的展示难以给学生带来联系自身生命的感受。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自然的环境中,对于校园中的植物进行观察。例如:在学校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于本校的植物以及昆虫进行观察,以资料查找确认种类,并且辅助浇灌与培育,并根据此过程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由于在植物的生长中,通常有伴生的植物以及动物,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这些动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生命观念中的稳定与平衡观。事实上,在若干个有限的植物之间,就能够构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4、利用研究性学习培养生命观念

学校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高中阶段,每位学生都必须要参与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教师从课题的选择、开题论证、过程指导以及结题报告撰写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位学生熟知课题研究的过程,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科学探索奠定一定基础。利用研究性学习,学生开展了许多小课题研究,如“城市水资源状况研究”等[2]。

5、将生命观念的学习内容与课程纳入到考核的范围中

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中,许多部分都包含着生命观念的内涵,然而较为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集中,向学生系统的进行教育,并且将这一观念的考察列入到考试的范围中。例如,可以在填空题或者选择中进行题目的设置,也可以设置在选答题中,注意在不同阶段题目设置的灵活性[3]。

结束语:

结合上述上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生命观念”培养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重要性。生物学素养包括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生物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学生要理解生命,从而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汪洋.基于生活化教学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教学实践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3]李晓聪.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17,33(11):79-80

作者简介:

赖晓云,女,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