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液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分析

梁韵航

(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血液科收治的患者13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自6月份开始,科室开展风险管理,6月份之前收治的患者为常规组,6月份开始后收治的患者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满意率比较采用阶梯法,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结果风险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37%,较比常规组患者的83.33%的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风险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23%,较比常规组的15%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血液科患者的情况较为复杂,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要,其中风险管理护理的提高可以游戏哦啊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本文重点研究分析血液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特筛选2015年血液科收治的患者13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筛选2015年血液科收治的患者13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自6月份开始,科室开展风险管理,6月份之前收治的患者为常规组,共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6.7±5.2)岁。

6月份开始后收治的患者风险组,共71例,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7.3±5.3)岁。

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我科室自2015年6月份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组患者为实施前收治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即去爱那个科室护理人员的自我护理水平的培训,包括日常基础护理,机械护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并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提高,对风险时间的预估。并定制相应的手册,方便护理人员的翻阅,日常的自我学习。血液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治疗难度大,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个人风险档案,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情况、病情变化及护理重点。每天值班护理人员需做好风险档案的记录与交接工作,争取不再细节上出现疏漏;保证在患者接受后护理风险管理贯彻落实于各个护理环节,并随时根据不同状况、医生于患者的反馈做出调整,最大限度避免发生风险事件发生。如:重视住院或接受化疗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避免患者因疾病消耗或治疗的痛苦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机体内分泌的同时降低治疗依从与配合度;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避免因患者对疾病认知受限,对疾病与治疗出现错误判断。开始治疗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科室人员配备、治疗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治疗效率及患者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对患者严重患者的巡视频率,需要运用辅助监测设备的患者,需保证设备运转正常,并随时注意患者体征、临床表现变化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需行特殊护理操作的患者,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活动受限的患者做好防止暗疮、神经麻痹、脊髓损伤的防范工作[1]。加强日常生活风险管理。如:将病情危重患者尽量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床边加装护栏,防止年龄偏大患者或小儿坠床;将盛有热水的器具及尖锐物品妥善放置,远离患者,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座椅、走廊、卫生间增设扶手,保证地面干燥清洁,降低跌倒风险;重视用药情况,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未按时服药或私自调整用量,同时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制定饮食风险管理策略,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防止营养不良,影响康复效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满意率比较采用阶梯法,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风险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23%,较比常规组的15%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血液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患者接受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的保驾护航也非常重要。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要求的逐渐提高,加之血液科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护理的实施,对患者的多方面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不仅从患者病情、治疗等方面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的,对风险护理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由于血液科患者的特殊性,病情具有反复性,发病急,患者的个体差异明显,且治疗的费用较高,患者的不良情绪较大,对病情以及治疗费用的担心,部分患者打算放弃治疗,所以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抵触情绪明显,无形中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风险护理工作的开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预案,提前对护理风险因素做出评估、预判,制定防范策略,加强对风险因素的监控,重视科室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提升护理人员的协作性与风险事件处理能力,力求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首先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知识水平,对日常护理工作的风险的预估性。同时针对患者加强患者的心理情绪的疏导,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优化患者的住院环境,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家属积极沟通,对患者的情况全面的掌握,并积极与家属沟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治疗肯呢个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并对患者的治疗的情绪进行沟通,叮嘱家属用给予全面的关怀,做好鼓励。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风险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37%,较比常规组患者的83.33%的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风险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23%,较比常规组的15%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液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育红.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病房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5,11(24):859-861.

[2]白燕妮.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22):2038-2039.

[3]陈敏.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29):2764-2765.

[4]王九凤.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体会[J],河北中医.2012,34(3):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