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与美学及绿色环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速公路建设与美学及绿色环保

曹贝韩军峰

1湖北交投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2湖北中南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高速公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通过新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如何确保公路建设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开辟新的国家公路保护工程新篇章。我国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是未来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绿色环保

1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系统结构受影响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堑开挖,表土清理和料场开采将很容易导致植被的破坏,山谷的消失和次生裸地的出现。随着公路里程数的增加,这种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以上的土地面积受到道路生态影响。我国的交通网络密度大于美国的公路分布,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周围的生态破坏势必危及全国各地。

1.2土地利用格局破碎化

受地形,预算和其他条件的限制,高速公路主要建在地势平缓地带,耕地占用比例往往较大。在中国,高速公路每公里使用约1000吨沥青,土地再也无法恢复到良好的土质,高速公路两侧的土地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因此,基本农地结构的重新划分和对资源的占用是不可逆转的。另一方面,设计单位响应我国建立节约型交通的号召,设计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一味的追求缩短公路建设里程,设计选线尽量走直线,造成线路位置占用大量的耕地、林地,此举看似节约了土地资源,实际上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1.3水资源流失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桥梁的修建和废弃物进入河道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影响现有河道结构等,增加了当地地表水资源流失的潜在风险。此外,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隧道开挖可能导致部分地下水位下降。

2美学要求下的高速公路设计

2.1公路设计与自然景观设计的协调是以经济和应用为基础,体现了高速公路的美学和环境保护。设计考虑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考虑到周边轮廓以及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和情绪,内部景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景观,周边景观是静态景观,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协调,以及沿线两组的视觉欣赏与评价。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设良好的运营环境。

2.2横断面的景观设计不仅考虑经济和适用,还应考虑驾驶的安全性,施工的破坏性和绿化,如陡坡的保护,对高速公路周围活动群体的危害,保护文物和自然景观。在路堑开挖边坡的处理中,应从坡度,坡面植被,坡顶坡脚装饰等方面减少大面积坡面或破碎的裸岩,以便尽快与自然景观协调,防止坡面冲刷,加速植被生长,减少大面积无绿色的圬工防护。

2.3景观设计的结构在设计上,选择简洁,明亮,结构精巧,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比例均匀、不重头的结构形式。同时,结构的大小应与自然相协调。结构的设计形式不应过于单一,也不应过于笼统,而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周围环境协调的结构可以形成人文景观,例如隔音墙。隔音墙的设计是除桥梁,高架桥,隧道等结构外的另一种重要结构设计,隔音墙的功能是减少对周围人群的噪声干扰,但灰色的隔音墙不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反而给人一种抑郁感,它就像一堵墙站在那里,没有一丝生机和活力,不论是材料、颜色以及形状还是其他方面,都让人感到不舒适。因此,可采用多种形式的隔音墙,如种植花草、植树,在林区设置隔音带等,以增加美感并减少环境破坏。

2.4高速公路上的建筑材料、风格和颜色的设计基于适用的原则。不应采用不适用的材料,例如,与周围环境不相容并且与环境保护要求不相符的材料。在设计公共配套设施的风格和颜色时,我们应该考虑人们的审美感和色彩感。例如,适宜的标志形状、大小可以给驾驶员一种简洁,醒目和清晰的感觉,使驾驶员可以清楚地看到。适宜的信号颜色的选择符合人体生理视觉,红色敏感警示,黄色柔和告知,绿色让人感到轻松。

3基于绿色环保下高速公路设计、施工期防治措施

3.1社会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在设计阶段,应将社会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路线规划,以尽量减少占地,减少拆迁,减少干扰和减少污染。如何与沿线城市发展规划和景区规划相结合,如何促进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何积极推动沿线社会经济发展。设计前应咨询当地土地规划部门,尽可能少的占用基本农田。根据沿线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和保护规划,以补充耕地面积,保持基本农田的动态平衡。关于移民搬迁问题,要积极协商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制定合理的安置措施和政策,完善征地前的相关工作。还应对沿线道路,供电,通讯,给排水等地下管线进行详细调查,确保社会生活正常。

3.2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应在研究线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绿化工程的建设融入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绿化方案。工程建设期间应尽快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如坡面,取土场以及隧道口等。驻地建设和施工便道临时占用的耕地应在工程建设完工后及时复垦。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要始终贯彻土地集约经济利用的理念。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规定了水土流失防治政策,耕地表土剥离临时堆放方案,土地农垦和林地恢复方案。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工程废弃土壤和废渣,避免大面积开挖,减少破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珍稀野生植物应向及时当地林业部门报告,并采取移植或其他保护措施。

4基于绿色环保下高速公路运营期防治措施

4.1社会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应做好交通安全防范和宣传工作,确保道路畅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公路主体工程管理,确保通行顺畅,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条件。城市建设部门应加强道路两侧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城市建设规划与拟议的公路景观。

4.2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运营期间,要加强绿化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成活率,保证公路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确保公路两侧水系畅通,减少公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对过往车辆的司乘人员的宣传教育,尽量避免将垃圾扔到路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4.3地表水影响防治措施

运营期间,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会因路基边坡或路面上的沙尘的沉积而堵塞。因此,应定期清理排水系统,以确保排水系统畅通。严禁各种泄漏或超载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上路行驶,以防止发生危化品泄露事故导致沿线水系污染。及时处理来自服务区,管理处,收费站和停车区的生活污水,定期维护和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污水排放到标准。

5结语

总之,高速公路建设应具有自身的内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减少施工破坏,提高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环保价值,即考虑司乘人员和沿线居民在心理上的舒适,生态环境的平衡及和谐,创造优美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响.高速公路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194):148.

[2]陈光.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环保措施的反思[J].交通安全与环保,2016,10(4):150~151.

[3]林皇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改造设计策略[J].现代园艺,2012(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