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李凤琴

李凤琴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麻醉科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就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院进行麻醉护理的患者258例,根据时间将其分为两组,组1采用常规手段进行麻醉护理,共103例患者,为对照组;组2则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的麻醉护理,有155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麻醉护理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运用精细化管理的实验组操作合格率明显上升,护理意外发生率和投诉率明显下降,患者评分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论:精细化管理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提高麻醉护理的护理质量,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精细化管理可以再麻醉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麻醉护理管理;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293-02

麻醉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问,是麻醉学与护理学结合的交叉学科,目的是培养出从事与麻醉工作相关的优秀护理人员。麻醉护理现已成为临床麻醉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为了更好地实施麻醉护理,需要对麻醉护理加强管理[1]。为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切实加强麻醉护理工作,充分调动麻醉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麻醉护理服务,我院对就麻醉护理进行了精细化管理。为了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对我科室近几年收治的进行麻醉护理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做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择取于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接收并进行过麻醉护理的患者258例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组1为实施常规麻醉护理患者,有103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在13~55岁,平均年龄31±5.3岁,为对照组;组2是采用精细化管理进行麻醉护理的患者,有155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63例;患者年龄在20~58岁,平均年龄35±3.4岁,为实验组。所有患者住院环境、年龄、病症及病情、进行麻醉护理的护理人员均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即实施相关手术基础的麻醉护理措施:监测:心电图,血压等→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呼吸频率,准备应对措施→医嘱执行→书写护理记录。

而观察组患者就手术过程中麻醉护理则实施精细化管理手段,具体如下:麻醉护理管理在原有基础之上,完善工作标准,对于麻醉护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建立标准;建立工作流程,从患者住院开始到患者康复离院的全过程要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完善培训体系,定期培训,定期考核,考核合格者优先,且在工作工程中实行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物质上的嘉奖,而对工作过程中失误的护理人员提出批评。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就麻醉护理之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手术麻醉的满意度,对麻醉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麻醉护理的意见和建议。本次研究就麻醉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以百分制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为保证准确度,本次实验数据均取三次基于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平均数值,记数数值行(x-±s)表示,组间对比行χ2与t检验。结果数值以P差异判据,且以P<0.05表示为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258例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表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x-±s),(%)

*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运用精细化管理实施麻醉护理的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变,操作合格率较对照组的88.1%增加到96.2%,操作过程几乎全部达标,护理意外发生率和投诉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降低了3%左右。而就麻醉护理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分,较对照组提高了6分。所有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贯穿全程的管理模式,要求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作风、态度要贯彻到整个麻醉护理的所有管理活动和操作过程中,主要包括培养建立精细化管理服务理念、健全护理服务管理体系、突出护理重点,进行精细化管理、落实精细化护理操作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3.1培养建立精细化管理服务理念

转变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里理念并且让他们认识和了解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服务和管理人员必须能够了解并清晰的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需要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这是一个强调整体性的管理理念,是团队智慧和团结精神的表现。通过向外派遣核心团队进行专业的精细化管理学习,对内进行同步辅导交流,贯彻精细化管理要求,使科室内护理人员明确精细化管理理念。此外,科室应该举行专业知识技能的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技巧,丰富其专业知识,向护理人员阐述,所谓“精”是指高水平的工作技能技巧;所谓“细”是指管理和服务流程的环节要具体细化,明确做法,落实要求,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让护理人员明白精细化管理则是现阶段护理管理大势所趋,让护理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并里了解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目的,认识到自己的护理工作与精细化管理的关联,让其真正参与到其中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2]。

3.2健全护理服务管理体系

科室内需实行由护士长到护士的分层负责制度,对科室内的人员分配安排要做到人尽其用,合理的人员分配并且将连续性排班与弹性排班相结合,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灵活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也能够保证护理的连续、全程、高效。另麻醉科室中毒麻高危药品实行药箱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院感管理、护理质控等多项工作均需有专门人员负责,将责任落实于人头。落实安排护理安全责任制度,形成从医院到科室、小组最后到个人的层层分配,环环相扣的管理责任制度,要求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的局面。建立健全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追查制度,认真全面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围绕在保障高质量服务的前提下,降低可控成本,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推行全员参与管理,人人自我管理,将科室的收入、支出透明,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3]。

3.3突出护理重点,进行精细化管理

对科室内的各项护理工作进行严格科学的划分和归类,并且让工作人员参与到工作划分中,明确岗位的分工要求,对护理工作的操作进行细化的标准评定,明确各班次的职责和班次具体负责内容,按照所承担的工作的轻重进行排序,并依照此设置考核,经护士长管理工作和医院相关部门会议讨论通过,然后制定各个班次说明书,内容包括:工作具体职责以及工作重心。

其次,根据各个班次的难易程度和质量要求标准,按照相应的要求,分配与其对应能力的人承担职位。并对其做短期的任职试用期,在此期间对任职人员的工作状态,能力和专业技能技巧以及其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程度进行考核,通过者将承担工作。需要麻醉的病患入院护理流程精细化管理流程如下:护理工作实施前根据其病患个体情况制定各种工作流程、操作流程及流程图。实施麻醉的护理:在做到前面所提到的准备之后,除了麻醉护理常规护理外,还应该:实施麻醉之前应将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均调到人体适宜的水平,手术室内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影响。在麻醉时可以轻声说话鼓励,转移注意力来避免患者紧张。麻醉后的护理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肌张力、神经功能情况,并加强切口及引流管道的护理[4]。

3.4落实精细化护理操作

麻醉护理体现在护理的全过程。麻醉前护理,首先进行麻醉前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健康史、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麻醉方法的选择,据此进行护理诊断,之后实施护理措施,主要是提高麻醉耐受力、肠道准备、麻醉前用药和心理护理。此过程中心理护理极为重要,也是护理人员应当特别注意的,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说服和安慰,简单介绍麻醉施行方案及配合方法,以取得合作,并消除对麻醉的恐惧和不安心理。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多数病人麻醉过程中体温过低,应注意保暖;苏醒过程中常有躁动现象,应妥善保护,防止坠床及外伤;维持呼吸功能,防止和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防治呼吸抑制。麻醉恢复期护理,观察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生命体征,注意拔管条件。在整个过程中,则应要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为患者提供最为理想的服务[5]。

而就本次研究中我院收治的258例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提高麻醉护理的护理质量,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因此精细化管理可以再麻醉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我院将继续在麻醉护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并进一步完善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各个步骤和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麻醉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9):54-56.

[2]杨琰,傅晓玲,凌智娟等.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2):144-145.

[3]刘燕梅,李莲英.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53-54.

[4]梁喜.运用精细化管理病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605-606.

[5]袁思维,李波.精细化管理在疗养护理服务中的思考和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0):95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