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分析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卢伯斌

(江苏海安县盛海农电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600)

摘要: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安全问题。由于人们对于农电安全生产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供电企业要加大对作业者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发生,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关键词:农电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引言

农村电力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期。需要电力部门进行服务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长期投入,简单的成立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部门解决不了农电管理的根本问题。农村电力部门的管理体系要求将农村电业服务更细致化和广泛化,在服务运行当中要注重农村电业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形成一套规范化的运营机制。

1农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电安全管理问题

①县供电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充分认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差,抓生产不抓安全,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②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以一把手负责的安全生产指挥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形式,在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中未能将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③对电网建设和安全管理投入少,电网设备事故隐患突出,安全工器具配备不足,职工的劳动保护措施不力。虽然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改造标准较低,使得相当一部分电网安全形势仍很严峻。④人员(尤其是供电所农电工)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安全知识匮乏,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习惯性违章问题严重,安全活动流于形式。⑤农村安全用电知识不普及,安全用电意识不高。

1.2农村电网的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对农村电力的改造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但由于农村电网的生产与管理相对混乱,并且在建设初期对日后的用电需求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农村电网的发展相对落后,加大了农电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难度。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走进了百姓家中。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了电网的负担,现有的供电量已无法满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用电需求,此时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就集中暴露出来。由于农村电网建设初期缺少资金及经验,许多电力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高压变压器随处安放、电线随意布设、安全警示标志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每年都有因触电而伤亡的悲剧发生。

2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

2.1创新农电用工管理

基于以往农电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农电用工问题、配电设备管理问题等,农电管理创新,需要着力解决人手不足、运维困难等问题,提升农电管理水平。从农电用工角度来说,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以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协作共赢的局面,以提高农电工作质量。譬如:某供电公司为了提高农电管理水平,在供电所建立协作区,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加强人员的互补性,避免因为农事或者家事等,影响农电工作制度。同时对于重点工作,制定阶段性实施办法,采取绩效管理制度,增加业务骨干收入,使其能够增收25%左右,充分调动农电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农电工队伍的协作性,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划分责任片区,全面落实责任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农电工作质量。

2.2创新农电技术管理模式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电技术保障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加强农电技术管理创新,对提升经济发展,有着必要性。加之农村电网不断优化升级,为了更好的适应智能电网,优化农电电网,创新农电技术管理模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创新农电技术管理模式,需要从各方面入手。①制定责任制管理机制。保障年度农电管理工作任务可以及时、准确的落实,从重点工作入手,逐步落实各项工作,构建绩效考核三级管控机制,保障农电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全面落实。②规范化管理。成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网改造各项而工作。设立工作小组,比如35及以上工程改造组与审计组等,由分管领导负责,全面落实各项工作。③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排查治理。做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制定普查工作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专项督察,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要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2.3创新管控模式

基于农电发展战略与总体协调发展规划,依据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专业管与农电综合、协调的智能,将一体化管理作为发展主线,全面深化农电改革。在具体落实方面,要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力求建设安全型供电企业。同时加强安全规范化管理,明确安全生产工作流程,针对电力生产现场不安全行为,要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

3农电管理模式的应用

3.1加强供电协作区管理

基于供电所工作需求,为了全面提升农电管理水平与效率,需要加强供电协作区域的管理。譬如:实施客户经理制,将农电工作网格化,设置专门的负责人,来主要负责此区域的各项工作,实施员工挂牌服务,以10kV架空线路运维管理工作为例,每名运维人员需要承担至少两个村庄线路运维工作,相邻区域的运维人员可以协作,共同做好线路清理与设备维修等工作,缩小服务半径,提高故障处理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为员工配置工作手机,接入电力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得运维人员可以及时获取线路与设备信息,利用手机设备,可以及时将消缺工作情况或者基建工作情况等,上传给相关部门,以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3.2拓展农电管理资金渠道

现阶段,农电管理模式创新,需要解决农电管理资金短缺问题,需要扩展资金渠道,改善供电所工作条件,全面提升农电工的待遇,实现农电管理模式创新。若情况允许,则可以在农村电网建设与客户工程中,给农电工相应补贴,比如10kV及以下低压线路工程,可以由电力企业和农电服务公司合作施工,以施工费的形式,给农电工补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其它业务,比如装电话或者收取有线电视费用等措施,提高农电工收入。

3.3依托电网建设带动安全生产管理

3.3.1构建农电安全管理体系

(1)提高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求企业领导加强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在安全问题上加大对县级供电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奖惩力度,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对班子的业绩考核内容。(2)建立健全农电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要求县级供电企业依法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监人员,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划清公司内部部门之间农电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农电安全管理不出现真空。建立农电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制定重大事故预防与应急预案,决不能因农网电压等级低、设备容量小、供电量少而忽视此项工作。(3)加强农村安全用电宣传,逐步培育和营造群防群治氛围。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农村安全用电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板报、节假日的街头宣传、送电影下乡、上安全教育课等形式做好电力法律法规和农村安全用电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农村安全用电常识,提高用户安全用电知识和意识。

3.3.2加大外界的控制和监管

加强对外部环境因素的管控,治理威胁农电安全发展的因素。通过立法对威胁农电安全生产的个人或企业进行惩罚,同时加大对违法现象治理的宣传。增派专人加强对电网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定期排查电网的安全隐患,设立警示标志。

3.3.3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

加大对农户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通过教育、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让农户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利用宣传片的方式,以血淋淋的事故事例警示农户,安全用电不是一件小事,是关乎人身安全的大事。对那些私接乱改电路的人进行惩罚,让安全用电、合理用电深入人心。

结束语

农电生产管理直接关乎社会的安全发展。然而,目前农电的生产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完善和改进,相信在合理的管控和治理下农电问题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周兆利.分析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J].通讯世界,2017(21):96-97.

[2]袁大为.浅谈变电管理系统对变电运行的革新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0):82.

[3]李娜.探讨变电管理系统对变电运行的革新影响[J].中国石油石化,2017(09):146-147.

[4]陈长漫,章娟,吴泽.浅析农电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2):108-109.

[5]齐林海,李雪,祁兵,王红.基于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充电桩共享经济模式[J].电力建设,2017,3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