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1

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兴全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糖尿病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控制饮食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腹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

腹泻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时有水样便等[1]。在应用西药进行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以84例糖尿病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4糖尿病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5.5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3年;腹泻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5.5年。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水样便等。所有患者排除接受其它相关治疗者;排除糖尿病确诊前发生慢性腹泻者;排除胆囊结石、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等疾病;排除胰腺形态学改变等情况。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腹泻病程等一般资料均衡分布,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建议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仰卧舒适自然位,取天枢(双)、中脘、建里、足三里(双)等穴位,用75%医用酒精进行局部消毒,采用规格为0.25mm*40mm的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在患者有酸、麻、胀感后留针;后取俯卧位,取肾俞、脾俞,用清艾条半寸雀啄温灸,每穴10min;上述治疗每天1次,2周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1周再统计临床效果。

1.3效果评价标准

患者经过治疗腹胀、腹痛等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腹泻次数由每天8-9次水样便减少为2-3次,大便基本成型,达到上述标准者评价为显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明显缓解,水样便腹泻次数减少至每天3-4次,达到上述标准者评价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腹胀、腹痛、腹泻次数等无显著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34、7、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42例患者中,显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24、12、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1: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腹泻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肠炎,主要是由于胃肠神经功能发生紊乱所致[2]。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腹泻属于“泄泻”、“消渴”的范畴,病因主要是由于消渴病日久,机体正气不足,脾肾阳虚而发泻泄,多为虚证、寒证,由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故临床症状以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周身乏力等为多见,临床治疗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温补脾肾为宜[3-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可起到清胃导滞、健脾行气、升清降浊之效,达到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温灸肾俞、脾俞可振奋脾肾经气、培元固本、温肾健脾,针刺与温灸联合应用可共奏清胃导滞、升清降浊、温肾健脾之功效,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和恢复胃肠功能,达到止泻的目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比,观察组加用了针灸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经济、简便,更易为患者所接受,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关崧赵翠芳参苓白术散加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二则[J]山东中医杂志2009,29(04):272-273

[2]朱员群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6(30):191-192

[3]张静毅;魏军平糖尿病腹泻中医诊治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05):604-606

[4]包扬;黄净;何泽温肾暖脾育阴止泻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腹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