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地区农村老旧住宅的地域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乐山地区农村老旧住宅的地域特征研究

骆丽梅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乐山地区具有悠长的农耕文明,在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征的住宅建筑。通过对乐山农村老旧住宅地域特征分析,表明这些老旧住宅具有很重要的保护意义。

关键词:老旧住宅;乐山地区;地域性

Abstract:Duringthelongperiodofagriculturalcivilizationinleshan,theruralresidencewasconstantlyadaptedtothelocalnaturalgeographicalconditionsandformedauniquegeographicalfeature.Basedonthefieldsurvey,thispaperanalyzes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sofruraloldresidentialbuildingsinleshanareaandshowsthattheseoldhouseshaveimportantprotectionsignificance.

Keywords:Oldhouse;Leshandistrict;Regional;

乐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呈现“七山二丘一平”地貌特征,受地形、气候、材料等影响,住宅多依势而筑,形成了鲜明川西南地域特色的民居文化。

1空间布局

1.1风水理念的选址布局

受风水和道教影响,整体选址讲究“背山面水(田)”;[1]丘陵常采用延等高线布局,这种布局减少建筑间距,改善自然通风;单体住宅选址时,也尽量讲究“背有遮挡,面临水”的布局(图1)。

1.2与地形相适应的布局形态

乐山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带,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坝三种类型。住宅的聚集形态顺应地形发展成为下面三种:

1、团状聚集:多位平坝和丘陵地区,例如峨眉战斗村(图2)。虽然山地阻碍了团状聚落的产生发展,但是在长期的适应环境中,采用穿斗木架房屋,因势利导,也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团状聚集模式。

2、带状聚集:乐山河流密布,对河谷地形的适应中,发展出带状布局,如沙湾斑竹林村(图3)。住宅常沿河、道路布局,沿山脚向阳面随地势修建。

3、散点状聚集模式:散点状聚集主要为了适应恶劣地形的影响,山地地形高低起伏、耕地较少且分布零散,例如沐川县幸福乡(图4)。

2形态营造

乐山地区气候“高湿、多雨”,农村住宅中相应采取了“除湿、防雨”的措施,由此形成乐山地区农村老旧住宅特有的建筑形态特征[2](图5)。1、出挑深远的屋顶,防止雨水的侵蚀,还减少暴晒。2、老旧住宅平面形式多为面宽大而进深短,这样有利于夏季防晒、冬季纳阳[3]。3、为满足夏季炎热,多雨潮湿的气候和通风要求,住宅空间大量采用开敞通透手法,如架空、天井、敞厅等。

3构造技术

1.1合理有效的结构选型

乐山地区农村老旧住宅大多采取的穿斗式结构,不仅适合于平坝地区,更加适应乐山山区地形。选用穿斗结构的好处在于:1、地形的适应性。乐山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穿斗式构架,能广泛的适应平原、山地等不同的地形[4]。2、穿斗构架施工简便。以“间架”为标准,集标准化、多样化和使用灵活为一身,施工简便,工期短。[5]3、穿斗结构的房屋结构体系,围护墙体均不承受竖向荷载,围护墙体的材料有多种选择,可选用大量的本土材料。

1.2因才质用的材料构筑

乐山地区农村老旧住宅因才质用的材料使用表现出了显著适合乐山地区的地域环境,本土材料优势在于:木做的木板壁墙,分间灵活,开窗自由,通风透气;石材作基底,可防止雨水;还有地域特色的墙体—竹编夹泥墙,坚固、透气性好,不易开裂。这些材料的合理使用充分表明了本土材料对本土气候的适应性。因材质用的材料使用在这里随处可见,例如笔者走访的峨眉川主乡一户住宅。基础的石头来源于门前溪流的沙石和周边盛产的红砂石(图6)。

1.3通风防潮的构造技术

1、屋顶老虎窗:在屋顶向阳面开设老虎窗通风散热,还可补给采光,一举两得(如图15)。厨房的屋顶也常开设通气排烟的小气口。

2、透风的围护:老旧住宅结构形式主要是穿斗木构,在穿枋与木构架之间常填以竹编涂泥墙,并采用格子门窗,常上部是花格窗心,下段为格板的格门。

3、架空:除了建筑外形采用底层架空,在室内常常将楼板架空、檐部架空,同时有的山墙开设洞口,除湿防潮,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图7)。

图7楼板架空图片来源:自摄/自绘

4细部装饰

乐山地区农村老旧住宅细部装饰是当地村民表达心愿、信仰的主要方式,主要表现在细节的雕刻艺术形式(图8)。

5结语

伴随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具有乐山地域文化的老旧住宅推倒,取而代之是风格迥异,现代洋楼,乡土难寻。通过挖掘当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营建方式,对乐山地区老旧住宅改造再利用,使之逐渐失落或受损的建筑重新生长,有助于保留乐山地区特有的人文理念和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

参考文献

[1]李先逵.四川民居[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

[2]李沄璋.峨眉山典型山地民居特征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报.2014.

[3]季富政.巴蜀城镇与民居[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王朝霞.四川盆地传统民居地域特质与形成[J].重庆建筑.2004.

[5]赵群.周伟.刘加平.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J].新建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