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计量误差分析与电能计费问题的讨论方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能计量误差分析与电能计费问题的讨论方媛

方媛刘群汪海天丁禾和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市义安区供电公司244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化市场的迅速发展,相应的对电能计量工作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电能计量工作的准确性与误差研究成为当前大趋势,如何减少误差,维护好用户、供电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的利益是电力计量工作的重点。本文将对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降低电能计量误差、加强电能计费管理。

关键词:电能计量;误差;电能计费;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水平整体处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各种用电电器正处于不断攀升的阶段,即便是在是日常的生活当中,因为用电设备不断的增加使得用电的负荷在不断的增加。在此背景之下,作为电力企业来说,必须要对于电能的计费以及电能的计量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电能的计费以及电量的计算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电能表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电能表的各种功能正不断的完善,而且电能的计量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计量的误差也在不断缩小的过程当中。但是目前看来,电能计量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本身不仅老百姓非常关注,电力企业自身也非常的关注。电能的误差本身是不可以消除的,但是由于其本身影响到了用户的基本权益,而且还关系到了用电企业自身的效益,也正是因为如此,电能的计费以及计量的误差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电能计量工作误差原因分析

1.1互感器误差

互感器误差产生产原因是因为其准确度等级太低。根据互感器检定规程第五百一十三条之规定,装置Ⅰ类和Ⅱ类电能表所用的互感器,其准确度等级不能低于0.2级。而在早期兴建的变电站和电厂,互感器准确度等级只有0.5级,根本不符合检定规定。根据国标《GB1207-1997电压互感器》之定,功率因数在0.8至1.0的范围内,并且在额定负载的25%到100%之间,互感器产生的误差应符合相应的准确度等级。换句话说,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要在25%至100%额定负荷范围内才有保障,过小或者过大的负荷都会使互感器产生的误差超过国标。另外,根据规程第五百一十四条之规定,贸易计算中所用到的Ⅰ类与Ⅱ类电能计量装置必须依据相应的计量点来配置电流互感器的专用二次绕组。当一次电流穿过互感器进行一次绕组时,会给二次绕组带来感应电动势,这就得消耗一部分励磁安,同时铁芯会产生磁通。互感器产生误差的就是由于铁芯消耗励磁安的原因。因此要减小互感器所产生的误差,必须要使用专门的二次回路,而且不能与测量、保护同回路。

1.2二次回路误差

在电能表与电压互感器之间的线路上,有导熔断器、电阻抗、空气开关、继电器触点等相关电阻设备;通电过程中,会导致二次电压的压降、角度发生一定的变化。就电能表而言,即整个输电线路压降、相移给电压互感器造成的附加误差而已。根据规程要求,Ⅰ类和Ⅱ类用于经济计算的电能计量设备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应当控制在额定电压0.2%范围之内。然而,实践中对于部分关口的电能计量设备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测试发现,其合格率不足80%,这说明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重视不足。

1.3电能表产生的误差

首先,电能表产品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误差。根据国家及相关部门的统一标准和设计要求,电能表生产过程中应当采用的是五类磁钢,其性能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失磁现象,对于确保电能表误差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部分制造商家为了降低价格,擅自修改了电能表的设计,比如采用稀土磁钢替代五类磁钢,虽然这样可以降低10%的生产成本,但却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在此情况下,即便是安装之前已经进行了误差调,但是投入使用后往往会因磁钢的渐渐失磁而导致电能表阻尼力矩减小,以致于电能表走表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电能表运行过程中出现误差。电能表投入运行以后,之所以越走越慢,影响原因很多。以感应式电能表为例,这是一种转动机械设备,新表检定、安装和投运以后,随时间的不断推移,其轴承润滑油会渐渐的挥发掉,而且机械磨损也会不断的增加,导致其运行应力释放,转动轴杆同心度误差随之增大。上述因素的存在,都会引发机械摩擦力矩不断的增加,而导致电能表运行速度变慢,特别是轻负载条件下,影响更为明显。

2改进电能计量误差以及电能计费的对策探究

2.1电能表的选用。

在选择电能表时,应当依据电能表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依据线路中的电压电流等级、电能计量精准性以及最大限度电流数值等选择合适类型的电能表。在实际的电能计量中,影响电表的因素有多种,因此对于电能表的性能稳定以及计量精准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能表的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计量的精准性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现今的电能表不仅具备一般的正反向的有功与无功等计量外,同时也具有记录失压以及输出脉冲等功能,实际功耗较小并且拥有较高的过载能力。

2.2互感器的选用。若要确保电能计量的精准,则必须选用适合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在实际的电能计量中,经常出现由于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原因而导致电能计量误差的情况,因此正确选用电压电流互感器能够降低这一误差并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有效。在进行实际线路中的组合搭配时,电压与电流互感器应注意变比相同但符号相反的原则,并依据线路的实际负荷情况设置电流互感器变比。就一般情况而言,S型的电流互感器可以胜任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计量需要。同时在进行互感器选择的时候,尽量控制二次容量在合理的范围内,也应注意二次负荷在电力线路中的实际数值,对于线路中电流自身的线圈阻抗数值、接触电阻的数值以及外接导线的电阻数值等应有相应的了解,以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3减少计量装置误差的改进方式

3.1完善计量装置。对已有计量点升级改造,废除无表估算和一表乘三等不科学的计量方式。提高计量装置的精确度和设备质量,减少因工艺问题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带来的误差。

3.2对于电能计量装置要实行专用,凡属高压供电用户,应按照计费的要求,配置计量专用柜(箱),包括计量用互感器、二次回路等,并定期进行运行、维护;对于普通工业用户、非工业用户的生活照明,大工业用户的生活照明用电,都应分表计量(分线分表或装套表),并按照明电价计收电费;对于一般工商业及其他,中、小化肥生产、农业生产、农业排灌、居民生活等用电应以户为单位按相应的电价分别计收电费。

3.3合理布局计量点的位置。从上文可知,减少互感器的负载是提高计量精准度的途径之一。合理选择设置计量点的分布,可以缩短互感器与表计的引线,从而减少引线电阻,达到减小互感器所带负载的目的。

结束语:

在实际的电能计量中导致其误差产生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用电线路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保证电能计量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张立奇.低压三相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分析及改善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15(23):171-173.

[2]程潇.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4(19):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