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结核性胸膜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

杨晓丽

杨晓丽(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功能科河南濮阳457000)

【中图分类号】R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194-02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实验室检查及抗结核治疗证实300例结核性胸膜炎的超声表现。结果游离性积液150例,包裹型积液65例,混合性回声40例,胸膜增厚30例,肺不张15例。结论超声能直观的显示,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诊断率,是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超声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和机体正处于超敏状态而引起胸膜炎症性疾病,是渗出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原因。起病多缓慢,有发热、乏力、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多见于青少年患者。根据积液的回声特征,对其病因做出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对30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00例,男182例,女118例,年龄6-80岁,平均43岁。

1.2仪器:使用PHILIPSHD11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线阵探头频率为7.0MHZ。

1.3检查方法:患者一般取坐位,背向检查者,双手抱头,由下至上,由前至后,逐行扫查,重症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查。

2结果

3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过超声动态观察,总结出以下超声表现。

2.1游离性积液:最常见,共检出150例,占50%。少量积液时,位于肋膈角及肺底,超声于膈肌及肝脏或脾脏之间,呈现长条形无回声,其范围形态随呼吸运动而有改变。积液较多时纵切探测无回声区呈上窄下宽的三角形,横切呈片状无回声区。大量积液时,整个胸腔均是大片无回声区。

2.2包裹型积液:共检出65例,占21%,常局限于肺底部、侧胸壁及肺叶间,胸腔局部探及不规则、扁平状或半圆形液性暗区,近胸壁处基底较宽,内侧壁较光滑、整齐、清晰。

2.3混合性回声:共检出40例,占13%,随着病程的迁移和液体的吸收,积液的粘稠性增加,积液内可见多条强回声带状分隔,相互交织呈蜂窝样,也可见絮状及点斑状强回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壁层及脏层胸膜增厚。

2.4胸膜增厚:共检出30例,占10%,肋膈角处脏层胸膜随呼吸的上下运动消失,代之以胸壁与肺脏之间较固定的等回声,边界较清晰。

2.5肺不张:共检出15例,占6%。大量积液时,肺组织受压,液性暗区内探及一三角形或楔形中等实性回声,呼吸时其形态、体积未见有明显改变,内部可见管状强回声。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工作中逐年增多,起病较隐匿。在临床中开展咳嗽2周以上,伴胸痛、或不规则的发热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超声探查胸腔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对胸腔比较灵敏,诊断胸腔积液的准确性优于X线检查,能及时发现病灶,具有快捷、简便,患者易接受的诊疗特点。能很好的显示积液的内部结构、回声特征、病变范围及毗邻组织的关系,它可帮助定位、定量、指导穿刺引流,超声引导下进行胸腔积液穿刺,消除了胸腔穿刺的盲目性,极大地提高胸腔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超声不仅在诊断方面,而且在治疗方面,在网状分隔较多呈多房状时,超声引导下穿刺,在胸腔内注药,使分隔溶解,有效地促进了胸腔积液的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疗程,超声检查对于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被临床医生所重视、认可。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方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576-577.

[2]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60.

[3]俞森洋.胸膜疾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1):8-10.

[4]曾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