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机构如何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的力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基层机构如何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的力度

曹波

曹波(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通辽028000)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为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业务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基层机构应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制度意识以及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方面,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的力度。

一、案件防控及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件防控意识有待增强。

一些基层机构负责人和少数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防范案件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案件风险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仍存在“重业务,轻防控”的思想,受任务压力和绩效考核的驱动,风险防范为业务发展让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员工思想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针对性不强,员工对思想教育有厌倦情绪;二是受场所、时间的限制,基层机构组织集中学习,在人员、时间上难保障,靠班后或晚上加班学习效果难落实;三是基层机构缺少员工基础教育读本或教材,开展思想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四是少数机构负责人对员工思想教育不重视,基本是精力上没有到位,工作上没有手段,运行中没有具体措施。

(三)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差。

柜员之间不设防的现象较为突出。离柜不退屏、不收章,交接不清点现金,不清点重空,不按规定办理交接登记,主要是认为如这样做,是对同事不信任,不好意思,发现同事违规向领导反映,是和同事过不去,会认为是打小报告,怕别人误会和反感。

(四)员工行为排查流于形式,缺乏真实性。

一是对员工行为排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二是机构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没有认真履行行为排查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三是受社会风气浮躁,好人主义盛行的影响,许多员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团和气。

(五)安防设施老化和不足,录像监控存在盲区

有的网点录像设备画面不清晰,有的内存保管达不到规定期限,低柜区探头少或没有探头,在办理业务时存在风险隐患;有的机构自助设备操作间无监控录像,无法调阅清机及加钞录像。

(六)机构负责人对员工管理和监督乏力。

一是自身经营理念存在偏差,缺少忧患和责任意识;二是要求不严格,缺乏精细化管理的决心、毅力和能力;三是任务重,压力大,常常顾此失彼,导致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失衡,市场营销与基础管理错位。

(七)员工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受人员不足的制约,基层员工休假难落实;二是因为低素质人员富裕与人才缺乏的矛盾,员工交流轮岗很难满足双向选择的需要;三是基层柜员每天早来晚走,超时间工作,存在“操作疲劳”风险。

二、对加强基层机构案件防控工作的建议

(一)夯实教育基础地位,发挥固本强基作用。

案件防控的最高层次,就是筑牢员工思想防线,使其自觉的不想违规、不愿作案。因此,疏于教育比疏于管理,疏于检查监督更可怕。首先,各基层机构负责人要结合网点的实际,建立案件防控知识学习和教育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员工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和案件防控知识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预见新问题,发现新趋势,要把员工情绪作为第一信号,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启发、引导和警示作用,切实形成思想问题预警能力;三是建立新机制,适应新形势。四是创新教育方式,努力使教育载体广普化。在员工自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外出参观,观看录像,举行报告会,每年一个主题等形式多开展案例、法制、警示教育;五是对员工学习效果通过考核、检查、测试等方式建立评估制度,设立专项绩效。

(二)强化机构负责人第一责任意识。

基层机构是风险案件的多发高发部位,始终处于案件防控的前沿阵地。基层机构负责人是所在网点防范风险案件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态度和行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分支机构案件防控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基层机构负责人队伍建设显得至关重要。一是把好选拔聘任关。不仅要看学历、看年龄、看能力,更要看品质、看操守、看廉洁,对缺乏科学经营理念和正确业务发展观的人,再有本事也要谨慎使用,因为用对人是最大资源,用错人是最大成本;二是加大集中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学习培训,教育和引导基层机构负责人增强防范意识,打牢防范根基,学会防范方法,提高防范能力;三是加强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的管理。建立交流轮岗、强制休假、任期审计、行为排查、考核奖惩等监督管理基本制度。通过组织实施,使基层机构负责人始终以“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的忧患之心,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之心,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责任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一职一责。

(三)严格考核奖惩,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制度执行力的疲软是基础管理中最大的黑洞。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开展经常性的制度教育,一方面要让制度成为学习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要使制度的学习成为一种常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学习,使制度真正深入员工心中;二是维护制度领导为先。作为基层机构负责人要培养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带头学习制度,了解制度,掌握制度,做落实制度的表率;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目前,屡查屡犯,屡纠屡犯、前查后犯,此查彼犯已成为基层机构的痼疾,始终跳不出的怪圈,很重要的原因是违规失职责任追究不到位,落实规章制度执行的不彻底、不坚决,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警示和保障作用。

(四)整合监督管理资源,提高检查整改效果。

监督检查是发现问题、纠错堵漏的主要途径和关卡,整改是提升检查效果的主要方式。作为基层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整改,一是要克服对上级机构或专业检查团队检查的依赖性,对自身应开展的检查不能弱化,特别是基层机构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检查职责,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次数进行检查;二是对基层机构会计(业务)主管、纪检监察特派员和风险经理的工作职责,要进一步明确和清理,既要防止职责交叉重叠导致互相推诿,出现管理盲区,又要防止职责不明导致无人过问,出现监督真空。会计(业务)主管规范柜面分工和业务操作,重点以防范操作风险为主。风险经理以防范重大风险事项为目的,进行重点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控。纪检监察特派员,要以员工从业行为监控为重点,掌握和排查行为动态和异常现象,认真履行再检查、再监督职责,对员工的行为排查应以日常行为排查为主,并突出重点人员;三是建立基层机构检查整改分析例会制度,由基层机构主要负责人召集,每月不少于一次,对本机构的风险案件防控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对自查发现的违规失职问题加大处理力度,举一反三,自查自改,最终达到强化管理,规范操作,控制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