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论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研究

曾莉芸

曾莉芸

摘要: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课堂。由此可见,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有了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进行了研究,以便促进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美术教师;要求

新课程的理念主要强调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并采取学分管理。以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理念要求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地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要求教师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提到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可能就会认为,所谓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是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其实是错误和片面的,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只有深刻地理解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和学生,我们才能谈到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一些教育理论进行深刻的理解。

我们要了解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角色,美术教师的首要功能是把美术专业知识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在知识信息的传递中,教师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在动作技能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提供示范和矫正信息,在认知策略、智力技能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动作仅能相似,但是难度更大一点。在情感、态度的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有坚实的美术史和美术理论基础知识,这对于美术鉴赏科目而言是基础,而在选修课程上,就要要求教师有比较完善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现在无论是美术鉴赏还是单纯的美术技法,我们教师都要有一种“大美术观”的观念,这又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备全新的知识结构。实践证明,学生或许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但是绝对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在了解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角色以后,我们还要仔细地研读《美术课程标准》,在了解的基础上,笔者是这样理解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的:

一、研究和创新精神

1.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社会中,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新信息来充实自己,学会处理信息。2.开展学科科研的能力。积极开展教学试验个研究是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旺盛的艺术创作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具备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并经常从事一些美术创作,这是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

1.奋发向上的动机。奋发向上的动机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教师为了适应社会对教育越来越来高的要求而必备的品质。2.愉快幽默的情绪。一般来说,教师应该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以平静、和善、亲切的积极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感情去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但单纯的平静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还需要教师富有机智、风趣、幽默的讲课技巧和艺术效果。但是教师的幽默应该表现出高雅的情趣,富有哲理,在笑过之后又觉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3.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教学实践的主客观方面都会遇见许多困难,倘若教师不具备不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4.理智的心里调节能力。教师要具备一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乐于奉献的情怀,这样很多困难和烦恼就会随之消融,无形之中减少了许多消极的心理问题。

三、文明的礼仪风度

1.教师的风度仪表要求。这个要求有三个特点:首先,教师的风度仪表要端庄稳重而不矫饰,活泼开朗而不轻浮,热情大方而不做作,谦虚和蔼而不庸俗,其次,教师的职业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其风度仪表也应该根据各自的生理特点、气质爱好、生活习惯和教学实践形成不同的个性。第三,教师的风度仪表也要紧扣时代的脉搏,与外界保持必要的平衡和自我调节,才能自觉地将自身的风度仪表赋予时代特征,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2.衣着。端庄不失大方,教师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其衣着应该能体现出美术教师的职业特点和高雅的审美情趣。3.举止。端庄得体,不卑不亢,潇洒自然,落落大方。面对模仿力极强,可塑性很大的学生,教师必须在举止上严于律己,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良好的举止姿态不但是学生外在行为的楷模,而且能影响到学生的心灵。4.性格。开朗大方,坦诚潇洒。这种性格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容易与学生交往和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5.语言。教师的日常语言应该流畅、幽默、有礼貌、不讲粗话脏话、不恶语伤人、无不良的“口头禅”。6.教态。教师上讲台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要求身体放松,讲课时应该面向学生,语速不能过快,作为美术教师必须有一手漂亮的板书与板画。

笔者认为只有具备以上这些能力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或者是创新的课堂。当然只是理解教师的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理解,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营建一个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新课堂能否成功建立的必要条件。教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其学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教学态度与方法,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与学生携手共建师生关系。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而学生的众多和差异性又增加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难度。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往,以诚相待,取的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发挥他们的创作性,主观能动性;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教学设计与改革,共同搞好教学活动,相互沟通,相互适应,建立和发展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2)综合利用多种交往途径。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动态的交往过程。在课外活动中,师生双方的个性能充分的显现,师生关系比之课堂更加轻松多样。此外,非教学状态的日常交往也能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在反馈调控中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应该及时获取师生关系的现象,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反馈信息。据此调控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矫正已经出现的缺陷和不足,理顺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方向,使师生关系更加适合教学实际需要,形成师生关系发展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取得长久成功,教师是中坚力量,只有通过教师们的不懈追求、不断摸索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新课堂的建立!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