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治疗临床儿内科疾病的思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合理用药治疗临床儿内科疾病的思路研究

董晓艳

董晓艳

(双城区人民医院儿科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对儿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的儿内科门诊处方4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并以《处方管理办法》为基础,对400份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儿内科400份处方中有48份不合理,不合理处方的比例为12.0%。其中,以药品用量不当的比例最高(15份),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1.25%;用药种类大于9种及以上的不合理处方共计5例,占总份数的1.25%,占9种及以上药品种类处方的34.7%。结论:临床上治疗儿内科疾病的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比较,对其进行用药治疗时必须要结合儿童的具体病情,应做到合理用药。

【关键词】合理用药;儿内科疾病;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31-02

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与成年人相比,其各个方面都十分脆弱,若用药不当便容易导致其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疾病所以对儿童用药时更应该多加谨慎、小心[1]。本文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的儿内科门诊处方400份,以分析探讨儿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的儿内科门诊处方40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析。

1.2方法[2]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并以《处方管理办法》为基础,对400份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对选药不当、用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联合用药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进行统计,特别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并分析探讨儿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

2.结果

2.1不合理处方构成比例

儿内科400份处方中有48份不合理,不合理处方占总份数的比例为12.0%。其中,以药品用量不当的比例最高(15份),占不理用药处方的31.25%;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位居第二位,有13份处方为不合理用药处方,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27.1%;有8份处方为联合用药不合理,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6.7%;溶媒选择不当以及给药途径不当也是儿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一部分,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0.4%(5份)和6.25%(4份)。

2.2单张处方药品种类与不合理用药的关系

处方中药物种类越多,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概率也越高。本研究中仅有6份处方为药品种类小于5种的不合理处方,占5种以下药品种类处方的2.8%;10份处方为药品种类为6种的不合理处方,占6种药品种类处方总数的12.9%;14份处方为药品种类为7种的不合理处方,占7种药物种类处方的22.1%;11份处方为药品种类为8种的不合理处方,占8种药品种类处方的29.8%;用药种类大于9种及以上的不合理处方共计5份,占总份数的1.25%,占9种及以上药品种类处方的34.7%。

3.讨论

儿童身体对的各系统及器官发育尚不完全,若对儿童进行肌肉注射给药,往往会因为其肌肉系统尚不完善而不能被完全吸收药品,使用药物时其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3]。由于儿童胃酸分泌较少,加之其皮肤角质层较薄,药物能被很好的吸收,因此口服用药和皮肤给药效果较好。治疗儿内科疾病经常使用针剂、口服药、粉剂等等药物,但由于儿童身体构造与成年人不同,故临床上治疗儿内科疾病的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用药的频率也相对较高[4]。常见的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药物用量不当:没有针对儿童的体质,医生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酌情删减药物剂量,若用药过重,将导致儿童出现一些不良反应[5]。

(2)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临床上抗菌药物使用较多,但是很多抗菌药物并不适合儿童,若盲目给予儿童抗菌药物将导致儿童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西林治疗2岁儿童的急性扁桃体炎,会引起儿童的不良反应。

(3)联合用药不当:有时候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选择联合用药,但是若不清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可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联合使用,那么导致患者出现药物反应的概率便会增加。如采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五水头孢唑林钠+氨溴索治疗1岁小儿支气管炎时,引起小儿出现了不良反应。

(4)溶媒选择不当:只有正确恰当的选择溶媒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常见的溶媒有葡萄糖以及生理盐水。本次研究中主要是葡萄糖作为溶媒使用不当,例如5%葡萄糖+穿琥宁针剂。

(5)给药途径不当:在治疗儿童内科疾病的过程中,给药途径十分重要,目前主要存在的误区是给予儿童过多的肌肉注射,而儿童的肌肉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对药物的吸收效果不好,最终影响药效。

本文研究显示,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中,药品用量不当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联合用药、溶媒选择不当以及给药途径不当也是儿内科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之一。而且处方中药物种类越多,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概率也越高。

总之,儿内科用药不合理的原因比较多,对其进行用药治疗时必须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应做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李慧英,郑建梅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5):131-132.

[2]贺金玲,合理用药治疗临床儿内科疾病的思路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0):16-17.

[3]韩颖.浅谈合理用药治疗临床儿内科疾病[J].生物技术世界,2015,4(15):104.

[4]奇建华,宫培珊.儿科的合理用药[J].中国社区医师,2013,12(4):10-11.

[5]胡丹梅.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J].河南医学研究,2013,10(下):60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