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自来水水质处理的探讨单亚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关于对自来水水质处理的探讨单亚江

单亚江

杭州市居住区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产生了各种形式的污染,其中,水污染尤其突出。水是生命之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水质污染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阐述自来水水质遭受污染的途径,结合自来水水质处理方法,探讨水质处理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自来水;水质处理;措施

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侧面加速消耗着环境资源,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其中,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饮用水,正遭受着严重威胁。根据WHO的调查报告,因为水质而导致的各类疾病数不胜数,治理水质污染,改善水质处理刻不容缓。

一、自来水水质遭受污染的途径

(一)水体污染

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水体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等,水体的化学污染与日俱增,而水体污染是造成各类水污染的根源[1]。其中,主要供水的河流,地下水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根据国家环境的调查统计,我国的多数河段都受污严重,已有接近一半的河段不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而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城市,能提供饮用水源的河流不足总量的20%,地下水污染更是日益严重。

(二)自来水供水管网污染

1.管道材质污染

自来水供水系统常采用金属管作为供水材质,金属管受水腐蚀,极易结垢[2]。随着管道结垢,管道中存在的各种有机物,微生物粘附在管道壁,致使细菌滋生,污染出水水质。

2.管道附件污染

包括管网系统中的阀门,排水阀等附件,因长久埋于地下或暴露在空气中,经常遭受雨水及各类污水侵蚀损害,极易受损。附件损坏,会导致供水管网压力不均,从而吸附污水,造成污染。

3.管网水速不均匀

供水管道中水流速度较低时,水在管道中长时间滞留,极易产生氧化物,当管道直径大,而需水量少时,沉积物就随水排出,影响水质质量。

二、自来水水质处理办法

自来水水源来源一般以地表水为主,地表水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泥沙颗粒及各类微生物。因此,自来水生产的首要步骤就是在原水中投放混凝剂,混凝剂在原水中产生电荷,促使悬浮物及颗粒物因静电反应相互凝聚,组成大块颗粒物,形成沉淀后,最后以污泥的形式排除出原水。沉淀下来的杂质由专门的排泥车定期清理运走,以保证沉淀池始终处在清洁状态。

在沉淀阶段完成后,第二步就是进行过滤处理,主要是利用相关滤料,如石英砂,在沉淀后的原水中对残留颗粒物进行截留,从而澄清水质透明度。消毒是自来水处理的最后环节,一般以投加消毒剂的方式来灭除原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消毒剂一般选用液氮。

自来水水质处理的这三个步骤,对水中的胶体物,悬浮物及微生物去除效果显著,也能去除某些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在原水水源不遭受污染的前提下,地表原水经过三道工序处理后,浑浊度明显下降,各项化学指标能够满足人们的饮用需求。对于清洁地下水的处理,甚至可以简化工艺,只进行相应的消毒即可。

根据原水的浑浊度,可以灵活增删相应工序,对清澈度高,水质稳定,未受污染的原水,可略去沉淀环节,在过滤池中采用多层滤料直接过滤。对浑浊度高,颗粒物较多的,需要增设沉砂池,进过沉沙处理后再按照净水步骤进行加工。

对化学物质含量较高的水域,地下水的处理也要增加相关环节,不能简单消毒后即加饮用。要着重检测水质中的氯、铁、锰等化学元素含量,对浓度过高的,要运用相应的去除设备就行淡化处理。

三、改进自来水水质的措施

(一)增加处理工艺,降低浊度

常规的水质处理方法,适用于一般生产生活饮用,但对水质有着特殊要求的,常规处理方法净化出的水源,就难以达标。对此,应相应增加一些处理工艺,采用臭氧法,生物活性炭法,光氧化法,必要时可以综合使用。

化学元素超标的地下水,增设氧化法,回藻法,碘化法等工艺,氟元素高的,采用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进行加工净化。为确保投放的准确合理,可以借助自助化设备进行定时加药,保证用量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水质。

(二)加强日常检测力度

自来水的最终获取,经过水厂水源出水,水质管理,药品(二氧化氯)管理,供水系统,饮水区管理等众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要严把各个环节。

加强检测力度,包括划出安全取水范围,在取水点周围检查是否有生产生活垃圾堆放,对企业的排放指标进行核实,如含有有害物质,则应严禁修建该类企业。统计汇总相邻取水点位置,留作备用,取水点应有明确标识,井口要密封封闭,如发现水质污染迹象或有人为破坏现象,要停止取水,及时向疾控单位,政府部门汇报,联合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控制消除污染。水质检测部门要经过多层检测,真正确定污染消除后,再行启用取水点。

(三)深化供水管网管理工作

对供水管网的建设工作,要树立对人民负责的强烈责任心。管材的选用应保证质量,选取生产品质高的厂家。对管道壁既要做到耐腐蚀,又要确保构成原料无毒副物质。

在管网施工中,严格遵守工程设计规范,给水管与其他管道有交叉时,保证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间距,与非给水管道相连时,采取相关装置,如空气阻断设施,以防止水质污染。

在管道铺设形态上,考虑到水质条件,应首选环状管网,如采用树状布局方式,应保证管线长度适宜,避免管线过长导致末端滞水,根据管线铺排长度,适时在中途加氯。

在管网附件上,优化泄水阀的安装位置,做到科学合理,避免浸泡水中的情况出现,当需要管网加压时,增设蓄水池,严禁用泵直接抽拉水源,造成管网压力不稳,吸入污染物。

在管网后期维保中,及时更新年限过长的供水管道,管道保证定期冲洗,管网末端每年至少清洗一次。

(四)完善二次供水设计施工

设计施工上,首先要改进水池结构,以免形成死水区,水流呈现推流式状态,保证流速稳定。水池的容积量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一天用量的一半为佳,出水管设置应合理,进水管部位设置控制阀,控制水位[3]。水池材质上,以水泥材料为主,保证内壁及底部的平整性,光滑度。

二次供水管理上,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体系,并联同相关防疫部门,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对水箱水池等设施保证每年的清洗次数,二次供水设备要进行档案管理。

(五)做好供水管网的消毒,测定

新建设的供水管网,要进行使用前的冲洗消毒工作,管道进行维修后,在进行重新送水时,也要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为方便获取水质分析采样,可在相关管网上设立检测控制点,在控制点上设置浊度测定仪及细菌测定仪,超值后发出警报[4]。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采用最新科研装备,如相关水质预报软件,严密监控测定管网内的氯,细菌等各项指标,合理调配各种数值的比例。

(六)监控氯含量,合理投放

氯的投放量尽量降低,加氯点后移,并在设施上设定多个加氯点,以保持供水管网内的氯含量均衡。对出厂水中的氯含量及供水管网内的余氯量进行持续监测,不足时适时添加,如前所说,要加强相关投放设备的自助化,避免人工投放时的标准不一。

结语

自来水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水质处理又是自来水供水系统的主要环节,水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通过对水质污染原因及水处理加工程序的梳理,总结出需要注意提高的方面,旨在通过水质的加强,达到保证用水安全,建造优质民生工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道雄.农村自来水饮水安全保障措施刍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4,(7):239.

[2]芦保华.不同给水管材对住宅自来水水质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1):669.

[3]卢苏.浅议自来水水质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291,294.

[4]周荣敏,闫越.自来水水质下降的问题分析和对策[J].城市公用事业,2011,(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