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建构通盘预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整体建构通盘预设

严迎娟

严迎娟(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江苏南通226300)

语文具有鲜明的人文特性,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也是健康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在近期学习的需要,还要为学生一生幸福生活着想,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在整体考虑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注重语言生活化的同时,着眼教材的整体功能,从一学年、一学期的总体要求出发安排一单元的整体建构,深入钻研课标、教材、教法,通盘预设教学实施方案与步骤,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实用。

一、整体建构语文素养目标

就教学实践看,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优质高效,即在实现知识、技能、情意和有关学习方式目标的同时,使“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得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目标,语文教师就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以课改的整体理念来设计语文素养目标。

1.认知目标

依据《课标》和教材,并通过课堂上听说读写的有效训

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熟练掌握设定的知识要

求,使新知强有力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内化为学生

的认知能力,形成语文素养中的核心要素———语文能力。

2.技能目标

教师尤其须注重语文技能的训练。新课标的素养概念,就是要求教师把这些技能看成一个整体,要求学生能整体把握语篇结构,掌握在上下文中推测词义的技能,还要针对新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能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会写一般的应用文等。

3.情意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材料极富思想教育内容,人文性主要就是指情意目标,教师要通过有效途径在具体的语境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同时,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行为。

二、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模式

为达成整体素养目标,必须实施整体教学模式。整体语文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整体地接受阅读材料的内容,掌握其中心思想,并以此为前提学习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并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获得语文的综合能力。同时,结合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为使这一模式得以科学实施,设计基本的教学程序:整体激活———分步展开———深层释疑———综合运用。

1.整体激活

在整体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激情澎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如设问导入,可以通过问题法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或整篇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也可通过设置阅读目标导入新课,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信息沟,学生在信息沟的指导下进行快速阅读。由于第一次整体阅读只是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作表层理解,因此有利于学生的阅读速度。

2.分步展开

这是该教学模式的中转环节。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分课文或分段精读阅读材料,达到分步逐层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老师使用读、说、听等教学手段,引导帮助学生分阶段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归纳小结,提炼教材中的情意教育目标,使认知过程与情意教育及言语技能的形成相得益彰,确保分段教学效率的提高。

3.深层释疑

这是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目标语言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掌握提高语言素养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首席顾问”,用新课改理念划定就是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学生在以上两个环节中遇到凭自身已有的认识水平无法解决的疑问、难点就需要教师在这里点拨引导。在精讲过程中,教师要突出语言的交互性,避免“满堂灌”,以免影响教学的整体性。

4.综合运用

教师要精心设置评价反馈练习,从中检查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课堂效果,这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反映,也是整体教学的检查阶段。这一环节可以使整个教学再次掀起高潮,老师在此基础上要帮助学生进行认真总结,以保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落实到位。

三、整体建构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苏教版语文是按照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教科书,而且每单元都有一个中心,每篇课文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有机整体。这种编排体现了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间的联系,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指导思想。笔者以第8册的第4单元为例,简要说明教学设计。

1.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专题是“江山多娇”,精选了5篇美文,加上一篇作文。重点是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并注重培养精选语言进行精美景物描写的能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整体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说出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有表情地、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美丽江山的热爱之情。

(3)能说出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和它的作用,学习写简单的参观游览文章。

(4)能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简单地向游人介绍当地有名的景物,注意学习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

3.单元课时安排

《小石潭记》,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阿里山纪行》,2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1课时;《蓝蓝的威尼斯》,

1课时;写作实践,3课时;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

上述程序设计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注意,从课堂组织者———教师的要求看,要整体地传授教学信息,分步地按课时进行落实;从课堂主体———学生的要求看,要先整体地接受信息,再分步分层、一课一课加深理解,最后再综合运用;就教学过程本身来分析,它强调一个单元或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优化的整体和系统,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首尾相连,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