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探讨-----以苏州十中规划设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关于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探讨-----以苏州十中规划设计为例

丁少艾

丁少艾城市建设研究院上海分院200092

摘要:文章结合规划建筑设计实例探讨了在规划设计中,如何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又能结合工程实际需求,规划设计出精品布局,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历史文化

Ofthemodernurbanplanning,architecturaldesignaboutthediscussion---ShiZhonginsuzhouplanningdesignasanexample

DingShaoYicityconstructionShanghaibranchinstituteof200092

Abstract:basedontheprogrammingandarchitecturaldesignexamplesdiscussedinplanninganddesignin,howcanhistorycultureandheritageofpracticalengineeringdemand,plantodesignexquisitelayout,forindustryinsidersreference.

Keywords:thecityplanningarchitecturedesignhistoryandculture

城市的规划设计决不能仅仅只看重当前经济发展的这点小利,更应该注重一座城市的历史传承和保护。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发挥主导和管理作用,一方面在规划设计中细致、周密的做好历史文脉分析,另一方面在规划实施中,严格要求建设单位按照规划执行,做好设计主题选取。只有能够真正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作落到实处,体现和代表一个区域乃至一座城市历史的文化才能算的上是一个规划建筑设计中的精品。

一、规划建筑设计文化背景解读

1、设计背景——苏州第十中学的文化解读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拓精神。原苏州十中校区座落在苏州市区东南区域。由于近年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校设施的不断更新,原有校区以不足以承担更多的教学职能。因此,苏州十中将在金阊新城择址建设新校区。从而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苏州十中的教育资源扩大并发扬其卓越的教学成果。拟建新校区位于金阊新城北居住区藕巷路与虎殿路交界处,总用地面积7.06万平方米,将建设一座16轨48班四星级及以上高中(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金阊校区)。

2、场所解读

宏观文脉分析——苏州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形成了苏州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城市气质。苏州是园林精品荟萃之地,国宝一级的古典园林有一半集中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谚语也为苏州园林风景之美提供了很好的左证,苏州园林成为江南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具体写照。

微观文文脉分析——基地

新建校区选址位于金阊新城虎殿路和藕巷路交叉口处7公顷用地内。基地北侧、西侧为现代风格的新建居住区。基地南侧为金阊新城实验中学学校园区。从城市尺度来看,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现代简洁明快的城市形象而缺乏传统建筑的形态意向。这就潜在的为新校区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启示:通过“仿古”的形式体现十中的传统精神已经不太适用于该基地的场所特征,而是应当在现代主义宇境中另辟蹊径。

建筑内涵取向——对中国风格的现代诠释

作为一所“最中国的学校”在21世纪建设的新校区,如何将传统精神和时代特色进行有效整合将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当将现代主义和地方主义的有效结合作为设计的切入点,探索对中国风格的重新解读与全新表达。

3、设计主题选取——当代书院

通过对十中历史和当代教育建筑的特征以及新校区所处城市背景的分析,我们将“当代书院”作为苏州十中新校区设计的最终主题。因为自古以来,“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研习、交流、推广的场所,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教育设施,对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当代学校功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当代书院”则更强调这种传统精神与现代社会的特征、需求相结合,成为一处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扬的共生之所,实现江南传统建筑的精髓、园林文化的内涵与现代教育的特征水乳交融的境界。

二、校园总体规划布局分析

1、书院功能结构

从整体校园分区来看,苏州十中新校区可以分成东西两大片区。西侧为建筑组群区,东侧为体育活动场地区,这种布局避免了基地东侧城市道路——虎殿路的噪声干扰。

综合考虑到功能、景观、空间组合等因素,将建筑群体进一步划分为四大功能区:首先,从北侧正门进入校园后为入口广场,广场西侧为教学实验区,由两幢三层教学楼(共48班)和一幢四层实验楼组成,相对独立,是日常教学、实验的主要场所,便于从校园正门出入;入口广场东侧的建筑为一综合体,由国际交流中心、科技楼、图书信息楼、行政办公用房等构成。将这些功能整合到一起的做法极大的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并促进了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图书馆高起的体量成学校建筑的焦点所在;建筑群西南侧相对集中设置公寓区,包括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外教公寓及其附属用房,各自设置独立出入口,便于师生日常出入同时和其他建筑功能有着便捷的联系;在东南角设置食堂和文体中心。这四大功能组团通过位于中部抬高的平台(交往核)、连廊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师生的教学、生活、交往创造了全天候的环境。

2、书院空间组合

2.1一个核心——交往平台

“当代书院”的建筑整体围绕着一个交往核心布局。不同的功能组团均可方便的到达这个交往空间上。这个交往平台具有多种功能属性:即可作为重大仪式活动的主席台区,又可以作为室外展示区,同时也能够成为师生课余休息、交往的场所。

2.2两类要素——图与底

建筑群体布局中不仅仅关注与图的要素(建筑实体),同时也对于实体之间的空间——院落的形态布局进行充分研究。层次分明、形态各异的院落表达了江南园林的神韵,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日常体验。

2.3三条轴线——院落组织

校园组织按照“一主两次”共三条轴线进行布局。南北主轴线形成了校园主要教学、文体等功能的构成逻辑。相继串联起校门、校前广场、交往平台、水之庭院等公共空间,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入口广场两侧的空间高低变化丰富有致的柱廊空间、抬高的交往平台空间、开阔舒展的水之庭院空间形成最主要的校园空间序列。而其他的各种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庭院构成了校园丰富的空间体验;东西轴线则暗合了建筑群体的构成逻辑;而另外一条倾斜的轴线作为生活区的构成要素,力求和所在场地特征有所呼应。

2.4八个院落——交往场所

建筑群落在不同的建筑之间、不同的竖向标高处围合成8个大小不一,主题各异的院落,成为校园最具魅力的室外空间。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互式教学的主要场所。

4、书院形象构思

在新校区的整体形象策划方面,设计没有一味拘泥于对传统形式的刻意模仿,而是探索现代主义的简约手法与地方传统神韵的结合。整体校园基调以宜人的尺度、素雅的色彩、简约的立面处理同时强调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材质(如青瓦、木质百页、青砖)的运用。

5、景观分析

校园整体景观的营造中力图将“文人园林”的意境和日常教育活动有效整合,在绿化景观中体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生,同时将水体景观作为重要的元素加以利用。

景观系统可以分为若干特色鲜明的节点进行强化处理。首先,校区北入口广场作为最重要的仪式空间和学校形象的展示场所,景观处理体现出统一、大气、简约的风格;教学楼、实验楼之间的庭院则以大面积的绿化草坪、尺度宜人的溪流、点缀些迭石假山,形成“咫尺山林”的江南园林意向;宿舍区的庭院景观则体现出亲和、幽静的特色;交往核的景观处理以现代构成主义的风格作为基调;南部的“水之庭院”以大面积的水面、亲水平台、架空廊架形成了静谧安详的场所特色。其他诸如屋顶庭院、体育场地附近的公共景观、建筑物之间空隙形成的天井、中庭等空间也都因地制宜的进行精心的景观处理。形成了步移景异的多样化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手册》标准(四星级及以上标准)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