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病人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肾积水病人的护理

杨晓岚

杨晓岚(大兴安岭地区林业集团总医院手术室165000)

【摘要】目的讨论肾积水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结论确保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记录每日引流量及尿量;定期监测血、尿生化及肾功能。若肾造瘘口引流管不通畅时,可在无菌操作下用0.9%生理盐水进行低压冲洗,冲洗时要缓慢,以免压力过高,增加吻合口张力,导致吻合口漏尿。

【关键词】肾积水护理

一、概述

泌尿系统自肾脏开始直到尿道口,为一连续的管道系统。尿液的排出有赖于尿路管道的通畅,尿路任何部位的狭窄或阻塞以及神经肌肉的功能紊乱,尿液通过即可出现障碍,造成尿流梗阻,梗阻以上部位因尿液排出不畅而压力逐渐增高,管腔扩大,最终导致肾脏积水,扩张肾积水是由于泌尿系统的梗阻导致肾盂与肾盏扩张,其中潴留尿液。因为肾内尿液积聚,压力升高,使肾盂与肾盏扩大和肾实质萎缩与破坏。如潴留的尿液发生感染,则称为感染性肾积水;当肾组织因感染而坏死失去功能,肾盂充满脓液,称为肾积脓或脓肾。造成肾积水的最主要的病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肾积水指尿路梗阻时,肾脏分泌的尿液排出受到障碍,积聚在肾脏内,时间长久后,肾盂扩张形成肾积水。严重肾积水会造成肾盂、肾盏内压力上升,结果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影响肾脏功能,而且肾实质也会逐步受压萎缩。造成肾积水的尿路梗阻原因很多,例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的先天性狭窄、输尿管结石、结核性小膀胱、前列腺增生症和尿道狭窄等。肾积水由于尿液淤滞,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二、护理评估

1.临床表现尿路梗阻性疾病最终都会引起肾积水,但不一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这与肾积水的发生病因与形成的速度相关,一般症状多不典型。由于梗阻原发病因、部位和程度的差异,不同病人肾积水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先天性病变,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狭窄,肾下极异位血管或纤维束压迫输尿管等引起的肾积水,发展比较缓慢,可长期无明显症状,积水达到一定体积时才出现腹部肿块。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结石、肿瘤、炎症和结核所引起的继发性肾积水,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可由于肾和输尿管结石嵌顿时出现肾绞痛或积水感染时出现感染症状。

(1)原发病症状,如结石引起疼痛、肿瘤引起血尿、尿道狭窄引起排尿困难等。

(2)继发感染时出现畏寒、高热、腰痛及尿路刺激症状。

(3)严重肾积水时患侧腰部可触及囊性包块。

(4)双侧梗阻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2.辅助检查

(1)B超:肾脏体积增大,皮质变薄,实质内有大小不等液性暗区,方法简便且准确。

(2)腹部平片:可显示增大的肾影和结石。

(3)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梗阻部位原因、肾实质及全尿路变化,可了解肾脏功能,显示肾积水。

(4)逆行尿路造影:进一步明确梗阻及肾积水的原因,比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更清晰,可留尿做细菌培养。

(5)CT:显示肾积水的程度和肾实质萎缩情况。

(6)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肾盂积水,而输尿管梗阻的病因一般难以在MRI上得到证实。

(7)同位素肾图:对于判断肾脏血运及其分泌、排泄功能十分重要,可出现梗阻型肾图。

(8)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判断有无感染。

(9)肾动脉造影:对肾实质损害程度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3.护理问题

(1)疼痛:与结石梗阻有关。

(2)体温过高:与继发感染有关。

(3)部分生活自理缺陷:与手术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5)潜在并发症:吻合口瘘,与引流管不畅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发热期护理:病房环境保持整洁、安静、通风、光线柔和,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以60%为宜,以使病人舒适。

(2)观察体温变化:每天测4次体温并记录在病历中,遵医嘱进行降温处理,多饮水,饮食要清淡。

(3)口腔护理:高热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如不注意口腔清洁,很容易发生口炎,甚至口腔溃疡。

(4)皮肤护理:发热病人出汗后,护理人员及时帮助病人擦干身体,更换清洁衣物和床上用品,防止压疮和感冒。

(5)注意营养:发热导致营养物质的大量丢失,肾功能正常的病人要增加高蛋白饮食的摄入量,注意补充水分,如鸡蛋、牛奶、汤、盐水、瘦肉等。

(6)对高热病人,常采用酒精擦浴和冰袋冷敷的方法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降温。

(7)遵医嘱正确输入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8)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服润肠药。

(9)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解痉药物,采用缓解疼痛的措施,如改变病人的体位,注意保暖。

(10)观察尿液的性质,按医嘱正确记录尿液的颜色及量。

2.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及时巡视病房,满足病人合理需求,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向病人进行术前宣教,讲解术前准备的必要性,了解心理动态,解除顾虑。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进行心理指导,介绍手术室环境,减轻病人紧张心理。给病人、家属讲解疾病病因、病情发展过程、预后等,解除其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治疗原则要根据其病因、发病急缓、有无感染以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结合病人年龄和心肺功能等综合考虑。最理想的治疗是去除肾积水病因,保留患肾。如梗阻尚未引起严重的不可恢复的病变,在去除病因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手术方法取决于病因的性质,例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可做肾盂成型术,肾、输尿管结石可行碎石或取石术,这些手术均可用内镜进行,对病人损伤小,恢复快。

(1)去除病因,解除梗阻:由肾输尿管结石所致,可行体外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或手术切开取石。若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应切除狭窄部做肾盂成形术。

(2)肾造瘘术:情况危急或肾积水病因不能去除时,应在梗阻以上先行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施行去除病因的手术。梗阻原因不能解除时,肾造瘘则作为永久性的治疗措施。

(3)肾切除术:严重肾积水或脓肾,剩余的肾实质过少,如对侧肾功能良好,可切除病肾。

(4)药物治疗:肾积水一般不能通过药物治愈,但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保护肾功能,在解除尿路梗阻治疗之前,可采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的抗菌中药等治疗。

4.治疗配合

(1)肾造瘘术的护理

1)术前做好常规检查,尤其是尿培养及药敏。有尿路感染者,根据医嘱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3)根据造瘘口部位,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防止造瘘管在肾内移位、梗阻或引起出血。

4)妥善固定好肾造瘘管防止牵拉和滑脱,瘘管接引流袋,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位置需低于造瘘口,防止回流引起感染。

5)为病人翻身时应避免用力牵拉造瘘管,指导病人翻身或起床时也应保护好造瘘管。

6)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每天更换伤口敷料,清洗造瘘管周围的分泌物,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7)留置时间:一般造瘘管留置2周左右,拔导尿管前应做夹管试验,观察能否自行排尿,如发现有排尿困难、患侧腰痛、发热或切口处有渗尿,应延迟拔管。永久性造瘘,应每隔2~3周在无菌条件下更换造瘘管一次。

8)分别记录肾造瘘处及膀胱排出的尿量。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助冲洗尿路。

9)经肾实质造瘘者,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需卧床休息。

10)确保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记录每日引流量及尿量;定期监测血、尿生化及肾功能。若肾造瘘口引流管不通畅时,可在无菌操作下用0.9%生理盐水进行低压冲洗,冲洗时要缓慢,以免压力过高,增加吻合口张力,导致吻合口漏尿。

(2)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做好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的需求。

3)术后一般放置双J管,做好双J管护理。

4)双J管除有引流尿液的作用外,还有支撑输尿管的作用,保持双J管通畅,带管期间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双J管移位。

5)向病人解释插双J管可能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主要由于双J管放置不当或双J管下移,刺激膀胱三角区和后尿道所致。

6)及时倾倒尿液,指导病人增加饮水量,增加排尿次数,达到内冲洗作用。

7)告知病人不憋尿,不做剧烈活动。

8)告知病人双J管于手术后1~3个月在膀胱镜下拔除。

(3)肾切除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引流持续大于100mL/h时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

3)观察肾脏功能,了解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的化验结果。术后记尿量3天,各班交班时评估尿量,24h总结一次出入量。

4)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持通畅,防止打折、滑脱,每周更换2次尿袋。

5)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按医嘱正确输入抗生素。

6)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指导饮食。

5.健康指导

(1)长期置管、带管出院者,定期到医院换管。教会病人观察尿液的颜色及性质,正常尿色为淡黄色、澄清,发现尿液混浊、有异味、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及时就诊。

(2)尿袋定期更换,注意更换时避免接头污染。

(3)多饮水以冲洗尿路,防止尿路感染。

(4)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放置双J管的病人,告知术后1~3个月经膀胱镜拔除,鼓励病人多饮水。

(6)定期复诊,了解肾积水程度是否减轻及肾功能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孔新秀,许祥,余贵亮,苏小聪,黄晓玲,袁志敏.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5期.

[2]沈素卿,娄淑英,蔡素真.双J管内引流用于妊娠期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