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导”为径,学海无涯“读”作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书山有路“导”为径,学海无涯“读”作舟

吕凡敏

———探索初中英语阅读之路

吕凡敏

(青州市满族初中,山东潍坊26250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在师生心灵深处架起一座彼此交流互动的桥梁。课堂导入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尽快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的欲望,扫除英语学习障碍,化解新授内容的难度。课堂导入的设计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1.背景知识导入法

对于一些故事、历史或有文化背景题材的课文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有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如外研版初二上册Module6Unit2要求学生能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文章,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本故事的部分图片,通过讨论图片导入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故事的相关情节,还可以熟悉一些词汇,为阅读提供词汇、句法以及背景知识的准备。

2.情景导入法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爱表演的特点,在导入新课过程中,通过扮演角色、实物呈现、多媒体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教材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新的语言材料的意思,理解具体情景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如外研版初二上册Module8Unit2TheLondonEyeisonyourright的热身活动可以采取“Sunnysays”游戏练习“Turnleft,goalong”等指示语,然后利用地图、多媒体课件等,设计一个去某地旅游的情景,导入主题。

3.视听导入法

在讲解新课知识前把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用图片、音乐或视频呈现给学生。师生根据视听手段创设的情景,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和讨论,从而切入新课主题。如学习外研版初二下册Module7Unit2,首先教师询问:“MayDayiscoming,Wheredoyouwanttogo?”学生纷纷发言,调动起了开口讲英语的欲望。然后通过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武陵源”的风光,成功地导入了本课的内容。

4.游戏竞赛导入法

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的特点,课堂采用游戏竞赛导入,既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教师可以开展做表情动作猜描述词的游戏,如sad,nervous,happy,excited,angry,afraid等,让学生在玩中学,轻松愉快地导入proud,stupid等新词汇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渔”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教师应避免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按一定的指导体系,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方法进行点拨。我们可以借助预习学案,教给学生不同体裁的阅读方法,培养理解能力,从而增强阅读的效能。

如外研版初二下册Reading环节分为Fast-reading,Careful-reading和Readaloud。阅读时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阅读,由浅入深,从武陵源到夜宿武陵源再到天子山逐步获取信息;Fastreading环节要求学生Readandmatchtheheadingswiththeparagraphs,培养学生速读信息的能力,Carefulreading环节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ReadParagraph1andfillintheblanks.(通过本环节的阅读,了解武陵源的细节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同时渗透阅读策略:Justreadtheinformationyouneed.)

2.ReadParagraph2carefullyandcheckthefollowingstatements.(了解野外过夜发生的事情,渗透阅读策略:Youcanusethekeywordstohelpyou.)

3.ReadParagraph4-5carefullyandanswerthequestions.(了解爬“天子山”的事情。)

朗读环节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小组中讨论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巡视,及时提供帮助,进一步解决遗留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美文赏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大声朗读,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课内阅读,课外拓展

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课本。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

1.精选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

(1)阅读材料的推荐原则。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是课内知识的有效补充和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培养兴趣。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体裁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三是材料的难度要适中,由浅入深,逐步升级;生词不宜太多,篇幅不可太长。如果生词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几次词典,就难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上,阅读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阅读材料的推荐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为主。如在《英语阅读与写作》(初一年级)中有一系列丰富生动、幽默有趣并涉及政治、经济、天文、航天、地理、文学、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阅读材料,不仅使学生重温了经典儿童故事,而且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LittleRedCoat,TheSleepingPrincess,TheFrogPrince,PopeyetheSailor,等都受到了初一年级学生的喜爱,很多学生将这些读过的小故事排练成短剧,利用英语角的时间进行演出,深受师生称赞。

2.做好读后活动,推动课外阅读

(1)建立阅读档案。笔者设计了一张阅读反馈表(如下图),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过的精品及阅读情况进行整理和记录,并放入自己的学习档案中。教师通过检查阅读反馈表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找主题句和关键词,学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督促学生掌握方法,形成善于归纳积累的好习惯。

(2)质疑问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点,可让学生随时进行记录。在阅读质疑课上,每个学生都可亮出自己的疑点,和其他同学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学生无法解答时,教师参与讨论,和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

(3)引导思考。不少文学作品的结尾总是意味深长,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思考空间。这样的作品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作品留下的悠远的回味空间,让学生在创造性想象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4)群英争锋。阅读前,学生自由分组,并根据共同喜好和特点为本组命名,如“天使组合”“英豪小队”“智慧之星”、“快乐精英”,等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项阅读,读后各组集思广益,出一份题(包括抢答题、必答题、风险题、拔高题),交给老师,由老师择优录取,形成竞赛题目。接着,每组推出四名代表,其余同学组成“智囊团”,必要时为代表献计献策。准备工作做好后,教师做裁判,班长做主持人,举办“阅读知识大赛”,让各组同学一展风采。通过活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体验,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活动,落实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的要求。

(5)读写双赢。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学生读完文章后,总会有所感悟。教师应启发督促学生,及时动笔。若文章语言优美,可让学生摘抄;若文章情节离奇,可让学生大胆仿写;若文章主题深奥,可让学生改写或续写。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实现以写促读,读写双赢。

书山有路“导”为径,学海无涯“读”作舟。“导”是“读”的前奏,“读”是学的根本。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只需要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以导促读,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的启迪,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英语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