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孟鲁司特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

魏洪平王巧伟吴敏

魏洪平王巧伟吴敏(温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顺尔宁)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80例2~13岁的MPP患儿随机分为顺尔宁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顺尔宁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并观察两组咳嗽、喘息缓解及肺部啰音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MPP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后顺尔宁治疗组咳嗽、喘息缓解及肺部啰音消失所需时间比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EOS及血清EC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均<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EOS及血清ECP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结论顺尔宁可缩短病程,降低MPP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中ECP水平,在MPP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孟鲁司特钠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60-02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我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流行年份可达儿童肺炎30%以上[1]。MP感染后的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是导致患儿持续性咳嗽和喘息的主要原因,Durigo等研究发现MP感染后24.7%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发作[2]。既往研究发现,MPP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显著升高,EOS阳离子蛋白(ECP)作为EOS活性和转归标志,已经广泛用于与EOS密切相关疾病(如哮喘、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疗效判定[3-5]。本研究选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顺尔宁)辅助治疗MPP,观察其对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MPP患儿80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MPP的诊断标准。年龄2~13岁(平均7.2岁),均为首次发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和(或)咳嗽,肺部有呼吸音改变,湿哕音和(或)喘鸣音,胸部X线检查呈肺炎改变,实验室检查MP—IgM阳性。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顺尔宁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常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获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入选。正常对照组为门诊体检同年龄段健康儿童30例,男17例,女13例,三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排除标准:1.既往诊断过敏性疾病者;2.既往有哮喘病史或服用过抗哮喘药物者;3.近期使用过抗白三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4.对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能耐受者;5.年龄小于2岁。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和顺尔宁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规治疗、对症支持。顺尔宁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杭州,默沙东公司生产)口服,用法为2~5岁4mg,5~13岁5mg,每晚1次,疗程2周。

1.2.2测定指标及方法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分别采血,血嗜EOS计数: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从而计算出外周血EOS绝对和相对计数(正常:相对范围0.5%-5%,绝对值<0.5×109/L)。ECP检测:采集外周静脉血2~3ml于普通玻璃管中,于(20±2)℃凝血60min,以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加于小离心管中,置-20℃保存(凝血不良或溶血标本除外),采用PharmaciaCAPsystem荧光酶免疫法(FEIA)进行血清ECP的测定。

1.3疗效观察

观察常规治疗组和顺尔宁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肺部啰音消失及X线肺部影像恢复时间,观察服用顺尔宁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均数比较方差齐性者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矫正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咳嗽、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别,顺尔宁组达到咳嗽、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为(7.5-3.1)d,常规治疗组为(12.5±5.2)d(t=4.32,P<0.05);顺尔宁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6.4±1.9)d,常规治疗组为(8.2±2.7)d(t=3.84,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ysLTs水平的变化

治疗前,顺尔宁组、常规组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尔宁组与常规组EOS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顺尔宁组EOS计数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常规治疗组EOS计数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前,顺尔宁组、常规组血清EC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尔宁组与常规组血清E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顺尔宁组血清EC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常规治疗组血清ECP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见表2。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1,bP<0.05;顺尔宁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P<0.05。

3讨论

支原体作为一种非典型病原体,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MPP发病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如持续高热及呼吸道症状,如频繁发作阵发性干咳,年幼儿可表现为轻度气喘。近年来研究表明,MPP是免疫机制参与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密切相关[6]。EOS起源于骨髓CD34+干细胞产生的前体细胞,IL-3、IL-5可诱导其成熟过程。在呼吸道、消化道的粘膜下存在丰富的EOS,气道中的EOS主要来源于外周血,极小部分可由嗜酸粒细胞前体祖细胞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炎症部位。EOS有两个不同的亚群,即活化细胞群和未活化细胞群。ECP是活化EOS释放的一种毒性最强的碱性蛋白,被认为是EOS活化的特异性标志,可导致气道上皮损伤、脱落,气道粘液大量分泌,在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前期大量对哮喘患者的研究表明,测定血清ECP水平可用于评价呼吸道炎症的严重程度[7]。

本研究发现,在MPP患儿,EOS计数及血清ECP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表明在MP感染后气道炎症中,EOS及ECP发挥重要作用。在使用顺尔宁治疗后,EOS计数及血清ECP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顺尔宁能有效地抑制白三烯与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结合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尹嘉宁等研究表明,在MPP患儿血清CysLT1水平显著升高[8]。CysLTs可促进包括EOS在内的炎性细胞向气道迁徙、聚集,EOS又可产生大量CysLT1,而顺尔宁能有效阻断这一病理生理反应,从而有效降低EOS及其产生的ECP浓度,减轻支气管收缩,减少粘液分泌,增强纤毛运动,降低血管通透性,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证实,顺尔宁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咳嗽、喘息症状持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

综上所述,顺尔宁辅助治疗MPP,能显著降低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CP水平,迅速控制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具有疗效确切,耐受性好,服用方便等优点,本研究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Dorigo-ZetsmaJW,ZaatSA,VriesenmAJ,eta1.DemonstrationbyanestedPCRforMycoplasmapneumoniaethatM.pneumoniaeloadinthethroatishigherinpatientshospitalisedforM.pneumoniaeinfectionthaninnon?hospitlisedsuhjects.JMedMiembiol,1999,48(12):1115-1122.

[3]翁艳.102例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和IgE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6,8(2)172-173.

[4]KohGC,ShekLP,GohDY,eta1.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isitusefulinasthma?Asystematicreview[J].RespirMed,2007,101:696-705.

[5].DiLorenzoG,PacorML,MoriciG,eta1.Measurementofinflammatorymediatorsofeosinophilsandlymphocytesinbloodinacuteasthma:serumlevelsofECPinfluencethebronchodilatorresponse[J].IntArchAllergyImmunol,2002,127:308-315.

[6]乔红梅,庞焕香,张云峰,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IL-6、IL-10、TNF-α的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59-61.

[7]陶绍华,杨恂.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J].四川解剖杂志,2012,20(1)39-42.

[8]尹嘉宁,刘丽,成焕吉,等.半胱氨酰白三烯、白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8)70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