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硝酸酯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60例硝酸酯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岳乐

岳乐(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硝酸酯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2010年9月~2012年8月期间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用硝酸酯类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9%。治疗后动脉收缩压降低,高血压患者动脉收缩压降低、心率增加、肺动脉舒张末压降低。2组比较也体现出治疗组由于对照组。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硝酸酯类急性心肌梗死低氧血症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96-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长期且每天便秘、过度劳累。激动、吸烟和大量饮酒,造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现就2010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使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后,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8月期间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3.5,高血压18例,血脂异常2例,糖尿病患者15例,吸烟8例,接受再灌注治疗19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0±11岁,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血脂异常12例,吸烟18例,肥胖3例,接受再灌注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和接受治疗方法等方面,经统计后无显著差异,可以做比。

2方法

2.1治疗组硝酸甘油25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从每分钟4滴开始,每5~10min增加1~2滴,如每分钟20滴仍不能达到静脉滴注的终点,将硝酸甘油增加至50~100mg,再按上述方法调整滴速。AMI早期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24~48h后,改为口服长效硝酸酯,ISDN10~20mg,每日3~4次,ISMN20~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耐受良好,可以降低心动过速危险性,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病人。

静脉滴注ISDN的剂量范围为2~7mg/h,开始30μg/min,观察30min以上,如无不良豆应可逐渐加量。

2.2对照组按照上述方法常规治疗

2.3观察指标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从10μg/min开始,每5~10min增加5~10μg,直至达到有效治疗剂量,即临床症状改善或控制、血压正常者动脉收缩压降低10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10%)、高血压患者动脉收缩压降低30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30%)、心率增加每分钟10次以上(但不超过每分钟110次)、肺动脉舒张末压降低10%~30%、患者能耐受、同时没有副作用发生的剂量。平均血压降至80mmHg以下或收缩压低于90mmHg、心率超过每分钟110次时,应减慢滴注速度或暂停使用。硝酸甘油没有绝对的上限剂量,但剂量超过100μg/min有增加低血压的风险,应考虑替代治疗(改为硝普钠)或联合用药(α受体拮抗剂)。

3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的比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仅在统计学存在差异,其余子表均无统计误差,经西医比较在治疗后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心率、血压,发现两组在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

4讨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吸烟、饮酒、美食、应酬等心理压力增加,使人们在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减少心悸细胞胶原的合成,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肌细胞恢复,改善心血管功能。可简化治疗方案,远期观察有待进一步随访和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东北分组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急症诊疗规范1995(4).

[2]沈绍功.《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北京出版社,2001,第一章第四节17~18.

[3]邝枣园,黄衍寿,吴伟,等.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诱导的内皮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J].2004年21卷6期:454-456.

[4]刘煜德,吴伟,王嵩,等.黄芩苷抗肺炎衣原体致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研究.辽宁中医杂志[J].2006年33卷12期:1645-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