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及境外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天津外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及境外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刘萌萌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在职研究生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行业主要业务模式及境外融资渠道,深入挖掘了其境外融资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融资租赁;境外融资;风险防范

作为天津自贸区的特色优势产业,融资租赁公司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融资租赁业服务实体经济,其业务资金较多依赖境外融资。近年,融资租赁企业境外融资规模发展迅速,其面临的风险也复杂多变,管理好融资租赁行业境外融资风险,有利于落实天津自贸区金融创新,支持特色行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一、总体概述

近三年,注册在滨海新区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成立家数、外债签约额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外债余额成倍增长,且主要以境外金融机构借款为主,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以其特有的资金优势不断拓展服务领域。2013年、2014年、2015年1-8月,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家数分别为51家、130家、123家,同比分别增长8.51%、154.90%、168.75%;年度外债签约金额分别为12.11亿美元、60.81亿美元、47.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9倍、3.70倍、0.75倍;截至2015年8月底,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余额26.26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85.58%。

二、主要业务模式及成本收益

(一)以寻求优势资金为目的,通过售后回租项目服务于集团内部

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成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并将其经营战略定位于服务集团的新型融资平台,用以打通境内外资金渠道,以低成本资金服务于集团内部各企业。以天津为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借入境外资金利率不等,平均为2.83%,锁汇、保函费等其他成本费用平均约为1.5%,融资成本合计达到4.5%左右。租金收益率多采用银行基准利率或以此为基础上浮1.5%-3%。在此过程中,租赁企业在利差和手续费上可盈利1%-2%。

(二)以促进厂商产品销售为目的,通过直租方式连接设备生产方和需求方

外资租赁公司是集团重要的金融服务平台,它向全球范围内购买集团设备的客户和代理商提供融资支持。融资业务方面,外资租赁公司资金多来源于集团内部,包括境内总公司的借款以及从境外母公司借入的外债资金。

(三)以自身营利为目的,通过直租、回租等方式多领域开展租赁业务

专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或集团业务范围涉及融资租赁板块而设立的租赁公司以自身营利为目的,在医疗、印刷、航运、建设、工业装备、教育等多个基础领域开展以融资租赁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四)与银行合作,通过售后回租方式为境内企业充当境外融资通道

该模式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仅承担通道作用,只提供交易结构的支持,发挥自身外债额度优势,承租人和资金都由银行来提供,并不用真正出资和承担风险,可算是租赁公司的表外业务。一般此类融资租赁合同租期较短,多数在1至3年,以达到短期套利、快速循环的目的,而正常的融资租赁业务租期多为3年。

(五)发挥集聚优势,境外资金直接支持飞机租赁业务发展

飞机租赁是航空公司(承租人)选定一定型号、数量的飞机,与租赁公司(出租人)签订有关租赁飞机的融资租赁协议,由租赁公司(出租人)提供融资支持。租赁期内,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而享有飞机的使用权。飞机租赁模式更为多样化,除融资性租赁外,还包括经营性租赁、联合租赁、离岸租赁、资产包转让。

(六)以降低风险、优势互补为目的,采取联合租赁实现“强强联合”

联合租赁是指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对同一个融资租赁项目提供融资,并由其中一家租赁公司作为牵头人对外支付购买资产款项及收取资金。

三、境外融资类型

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资本金规模大,利用10倍杠杆外债额度可获得充足资金。在境内外利差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若能有效控制汇兑损益风险,境外融资可获得较大收益。

(一)境外金融机构借款

境外金融机构借款具有融资量大、发展成熟、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加之境内银行的助推,境外金融机构借款已成为融资租赁公司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也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平均占比达58.16%。金融租赁公司及集团性质的租赁公司信用度高的企业融资利率在2%--3%。

(二)境外关联公司借款

作为境外金融机构融资的补充,关联公司借款程序相对简单、借款条件较为宽松,灵活性较强,利率受关联公司资金成本及风险控制不同的影响高低不等,通常情况下在2%--5.1%之间。但由于关联公司资金总量有限,往往不能满足租赁公司的融资需求。

(三)境外发债

该种方式对企业的发行门槛要求较高,且审批程序较为复杂,调查企业中,只有一家金融租赁公司采取该方式,融资成本约为4.31%,其中利率成本为3.86%,相关费用成本0.45%。

四、境外融资风险及管理

(一)汇兑风险

汇兑风险是指融资租赁公司持有或运用外汇过程中,由于资产与负债存在币种错配,加之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受外币融资成本低及项目本身外汇资金需求等因素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外币借款占据相当规模,而境内售后回租业务形成的资产为人民币,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向常态化,融资租赁公司汇兑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强,且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汇兑风险敞口也较大。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可借助远期锁汇、货币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或采取多币种分散融资等方式规避汇兑风险。随后,天津自贸区推行允许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政策,将进一步提高融资租赁公司汇兑风险管理能力。

(二)利差风险

利差风险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因收益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差额收窄甚至倒挂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近期,央行降准降息、银监会取消存贷比政策,均给出释放流动性的信号,融资租赁行业租金利息面临下行压力;受国际形势、汇率波动等影响,融资租赁公司美元外债利率呈递增趋势;境外融资较多采用浮动利率,而租赁过程多为固定利率,利率错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利差风险。面对日益不断扩大的利差风险,融资租赁公司采取控制高利差币种的外债规模、开展利率掉期与互换等业务规避该风险。

(三)期限错配

期限错配是指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即资金来源期限与资金运用期限不一致而造成损失。具体又分为“短借长用”和“长借短用”,“短借长用”会增加融资租赁行业流动性风险,“长借短用”会降低收益率,无论哪种期限错配,均对融资租赁行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借新还旧进行债务重组,增加提前还款条款等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四)外汇管理的限制

按照现行外汇管理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境外融资需要逐笔进行外债登记,随着融资租赁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需求也快速增长,外汇局行政审批压力加大,且出于外债风险防控考虑,对外债签约登记环节审批较为细致。融资租赁公司普遍反映现行外债管理审批期限长、条款要求多,不能适应市场变化。

五、政策建议

(一)改进外债管理方式

取消外债逐笔审批,实行限额管理。融资租赁公司根据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自主决定向外汇局提出外债额度核准申请,提交年度审计报告、公司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外汇局依据现行外债额度管理政策及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原则等,对融资租赁公司外债额度进行年度核准。每年允许企业有一次申请变更外债额度的机会。

(二)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性

在经济不断开放背景下,市场主体在境外融资的自我选择行为越来越明显。在外汇局确定的调节指标范围内,允许境内所有企业在坚持真实、实需原则前提下,自主对外举债,自主确定借款期限、币种,自主办理外债资金汇入、减免、转增资本等事宜,外汇局对交易不作限制,企业办理相关外债业务完成之后,应当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由于在相关交易环节不作限制,就能引导企业登记信息由“形式符合”转化为“实质真实”。

(三)加强外债结汇的监督管理

合理运用各类监测指标,加强对融资租赁企业外债结汇的非现场监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核查,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并对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债结汇资金的监管延伸到承租人环节,建立负面清单,对承租人所得外债结汇项下融资租赁资金按照外债结汇资金的使用范围管理,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企业经营范围之外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支出,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证券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发放人民币委托贷款,不得用于支付购买非自用房地产的相关费用等。

参考文献:

[1]蔡锷生.“我国金融租赁业的现状与发展模式”,《中国金融》,2011(14):10-11

[2]王乐.鲁泽.“融资租赁公司风险控制研究”《企业研究》2013(24):153-155

作者简介:

刘萌萌,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在职研究生,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营业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