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音乐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1

谈中学音乐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刘小芳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学刘小芳

笔者曾有幸观摩了几堂小学音乐课,小学老师那活泼的体态、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一起融入音乐的场面深深地感染着我,相比之下,一些中学音乐课中歌曲增多了,画面丰富了,媒体的手段也多了,信息量的加大并没有多少改观中学音乐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归根结底在于一部分教师没有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来。

一、语言引趣值得重视

1.有声语言创设情境。“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起立、敬礼!”“请坐!”,每节课,我们基本上都是这样开始一节课的学习的,音乐课也不例外,一些老师的看法是:这样的问候语干净、利落。一次去外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发现师生的问候语与众不同又似曾相识:1234|5—|ⅰ5.|ⅰ5.|5432|1——||

同学们好!您好!您好!陈老师您好!

我眼前忽然一亮,这不是小学音乐课常用的师生问候语吗?一句融入音乐的温馨的问候语调动了师生的情绪,融洽了师生的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撑起了音乐学习的快乐风帆,一堂课就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度过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小小的问候语也定能给你的课堂注入一股清泉,激起学生的自信与力量。

作为音乐老师,不仅是问候语,课堂上的一切语言都要准确,而且要富有节奏美、韵律美,让学生感觉亲切、温和,这样才能使音乐课更具有魅力,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2.无声语言激发感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课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教师的微笑是课堂上的润滑剂,教师面带笑容,学生会心情舒畅,更可消除学生的惧怕感,使师生关系和谐,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没有肢体语言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但很多教师为了严肃纪律,整天表情凝重、身体木然,学生看到了又怎能进入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呢?记得在一次省级培训班上,徐师大费承铿教授说过“没有表情与感情的音乐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感情又如何去感染学生呢?

因此,我们音乐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做到内在与外在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二、游戏激趣未尝不可

因为儿童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游戏教学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音乐的熏陶。而中学生,虽然生理年龄逐渐成熟,但他们的心理年龄还不成熟,他们精力充沛,也喜欢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俗话说“在做中学得最好”,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演唱游戏:七年级(上)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把全班同学分成6组,每组演唱一个乐句并加上设计的动作,当唱到这句时,该组同学迅速从座位上站起来,唱完自己的乐句再坐下,然后每个小组再评价哪组唱得美、做得美。看似小小的游戏,却使学生掌握了音准、速度与节奏,并训练了他们的内心听觉,反应能力及合作能力,也使学生从游戏中尝到了乐趣。

游戏的形式很多,有节奏游戏、猜歌名游戏、填词游戏、旋律创作接龙游戏等。因此,我们中学老师同样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一些适合于中学生的音乐游戏中,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