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研究

唐志东

黑龙江省逊克县人民医院中医科164499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大量文献,得知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总结丁邦晗、姚季红和洪燕关于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的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心律失常不同情况的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

我国《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颁布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这些紧急处理策略中运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并以大量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作为支撑。现列举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总结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提升心律失常的救治效果。

1心率失常不同症状的专家共识

1.1窦性心动过速

针对窦性心动过速,专家的根本措施是治疗病因,尽量不强行降低心率,如果出现心肌缺血现象可以采取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并服用相关药物。

1.2室上性心动过速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普罗帕酮是医务人员选取药物的首选。如果室上性心动过速没有改善,还可以选用腺苷或是其他药物,但是这个过程要避免使用胺碘酮。

1.3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专家发现心房颤动的发作时期应设立3个治疗目标:

1.分析血栓风险,并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

2.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3.控制患者病情。

应采取合理手段恢复窦性心律,首要目标是抗凝,通过电复律恢复患者心律。分析患者是否伴有心力衰竭,选取能够有效控制心室率的药物[1]。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治疗没有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洋地黄或胺碘酮治疗伴有心力衰竭或有低血压的患者;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房颤动。

1.4室性期前收缩

专家诊治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找出这种疾病的诱因,例如低血钾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通常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是血管紧张素这类药物缓解心律失常症状,这些转换酶抑制剂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没有伴随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医务人员可以为患者选用美西律或普罗帕酮消除症状,但是胺碘酮这种药物不推荐使用。

1.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如果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般不能随意处理,才用β受体阻滞剂给有症状的患者。

1.6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专家应根据患者是否具有器质性心脏病,然后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医务人员需要明确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需要治疗的基础疾病,然后根据这种情况找出诱因,进行有针对性治疗。

2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

2.1窦性心动过速

针对这种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可以通过纯中医疗法,例如针灸,在患者的内关、心俞等穴位下针,缓解患者的症状[2]。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患者,例如患者器质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首选的方法,这种方法中,西药能够处理好患者身体中危机生命的基础疾病,中医能够治疗患者的窦性心动过速。

2.2室上性心动过速

如果患者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那么可以选用纯中医疗法,通过针灸的方式,在患者的内关、心俞、神门等穴位下针,还可以通过耳针,治疗患者的疾病。如果通过以上方法,无法起到较好的效果,或者是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那么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参附注射液,如果患者为阴虚,那么可以通过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

2.3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这种症状的治疗方法以中西医治疗为主,能够有效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形成,从中药学的角度来讲,目前没有肯定的治疗药物[3]。医务人员应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活血化瘀类类中药,如丹参等,从而减少患者的血栓形成。患者如果有心房颤动或是心律失常的现象,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改善急性症状,患者还可以通过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或是服用稳心颗粒。

2.4室性期前收缩

医务人员可以采用纯中医治疗单纯室性期收缩,根据医学的相关条件,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都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在作用过程中,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医务人员通过紧急处理方法,结合西药和中成药,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2.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这种情况需要中西医结合处理,医务人员应采取现代医学方法处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然后通过中医综合手段,通过辩证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症状。如果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医务人员应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离子通道疾病,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治疗这种疾病;如患者由器质性心脏病,那么首先应明确患者的病因和诱因,然后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预后。

1.6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采取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例如服用稳心颗粒,这种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如果患者有血流动力学问题,那么应采取药物或电复律,稳定患者的症状。胺碘酮是医务人员首选的药物,如果这种药物无效,还可以服用利多卡因。患者如果为不间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这种治疗非常复杂,那么可以联合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并应加大胺碘酮的剂量。如果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应采用电复律缓解患者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和利多卡因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上性心动;可以使用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左心室流出道室上性心动过速。

3小结

综上所述,紧急处理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起到一个较好的效果。在这种治疗中,先应用电技术,给予患者电复律或起搏,然后在中医上的静脉诊断,让患者服用中成药等。如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那么可以从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入手,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可以采用这种策略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患者安全和健康,还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综合治疗优势,增加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可能性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邦晗,王大伟,李俊.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5):94-96.

[2]姚季红.120例初发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的随机对照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33):5980.

[3]洪燕,胡金柱,洪葵武.急诊心律失常治疗进展概况[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28(3):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