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麻帅

田东县林逢镇关国小学广西百色531500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必须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意识,在备课以及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让学生以生活化的视角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上尚不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把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实现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把握教学重难点、加强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给予奖赏评价等方面发表几点看法。

一、充分挖掘和深入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寓教于乐,诱发数感

“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诱发数感。能把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是理解数的标志,也是建立数感的表现。因此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不是枯燥的教学,应该是一种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生活情景,提供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来具体解释,即便能达到,也浪费很多时间。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调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将抽象转化为具体

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为学习提供感性经验,可以多用于概念、规则和知识的应用。采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作为生动的演示教具,代替和加强传统的实验手段,克服了许多真实试验的困难,创造了优异的试验条件,是克服目前教学中试验难的一种经济而且有效和有特点的方法。

三、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展开教学

(一)加强自主学习

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内向,动手能力不强,在课堂上只是听众的角色。因此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二)注重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现在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较差。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个体和群体的相互促进,如让班上学生分组解答问题,让组员之间开展充分的讨论,看哪一组的解答速度最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充分勾起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很有好处。

(三)给予奖赏评价

学生都喜欢被表扬和被赏识,有时候一句“你太棒了”会激发学生极大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给予其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肯定,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

总之,情境教学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近些年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教材的深度,将教材中的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创设出合适的情境,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然后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活跃数学课堂氛围,真正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2015.

[2]吴家美.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J].数学之友.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