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性假瘤X线、CT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肺炎性假瘤X线、CT表现

陈蕾

陈蕾(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攀枝花617061)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肺炎性假瘤的X线、CT表现及特征,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X线表现CT

1临床资料

发病年龄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6-35岁之间,平均在30岁之间。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咯痰8例,胸痛3例,2例无明显症状。

2结果

10例均摄有胸片及CT扫描,其中右肺8例,包括上叶尖段4例,右水平裂上中叶1例,下叶3例,左肺下叶2例。病灶呈不规则团块影7例,球型3例。病灶直径为2-5cm。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规则或模糊7例。5例可见毛刺征,1例病灶内见钙化影(图1),2例病灶增强扫描中心为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图2),3例有胸膜粘连征(图1、2)

3讨论

肺炎性假瘤,是肺部非特异性炎症机化、修复而引起的局限慢性增生性病变。周围肺组织可因受压或反应性改变形成假包膜。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常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肿瘤,故称为“炎性假瘤”。临床表现本组10例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本具有病程长、变化少、症状轻三个特点。化验检查基本正常,故追问病史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影像学表现肺炎性假瘤可位于两肺野任何部位,本组病例右肺(8例)多于左肺(2例),病灶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团块状软组织结节或肿块,<3cm(本组3例)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或欠清晰。3cm以上(本组7例)病灶边缘不规则,密度欠均匀。轮廓清楚、光滑,可有“分叶”征;可有粗长毛刺或锯齿样改变。病灶周围渗出性斑片状模糊影,边界不清,可能有助于炎性肿块的诊断。CT检查本组4例相对特异性的征象还包括:“桃尖”征,即肿块边缘可见形似“桃尖”的尖角样改变。“桃尖”征与“分叶”征区别在于前者的尖是锐角,而后者是钝角。“平直”征是指病变的中间某一层面可见一侧边缘平直呈刀切样改变(图2)。

本组10例术前误诊为肺癌5例,肺寄生虫病1例,正确诊断4例。肺炎性假瘤的影像无特异性,在诊断时需与肺癌和结核球鉴别,可以结合临床全面分析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①病灶多位于外周、贴近胸膜,局部胸膜增厚。②病灶边缘可有数量不多的索条状毛刺、锯齿状改变。③桃尖征、平直征、CT增强扫等均对肺炎性假瘤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影像学表现不明显的病人,可以通过痰中结核菌和癌细胞检查均为阴性来提高该病诊断率。必要时CT引导下经皮针吸活检也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奚日泉,谢道海,胡春洪,杨伟.肺炎性假瘤的x线、ct表现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9:28.

[2]邢伟,丁乙.临床X线鉴别诊断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